阴道嗜血杆菌性阴道炎(参考妇科学与现代产科学)
阴道嗜血杆菌性阴道炎如何鉴别诊断?
阴道嗜血杆菌性阴道炎的诊断方法
阴道嗜血杆菌性阴道炎(通常指加德纳菌阴道炎,由加德纳菌引起)的诊断主要基于 临床症状、阴道分泌物检查(湿片镜检)、pH值测试和胺试验,必要时进行 培养或分子检测。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临床表现
1. 常见症状
异常阴道分泌物:稀薄、灰白色或黄色,均匀一致,带有鱼腥味(尤其在性交后或月经期加重)。
外阴瘙痒或灼热感:但通常较轻微,不如念珠菌阴道炎明显。
无症状病例: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检查时发现。
2. 体征
阴道黏膜通常无显著炎症或红斑。
分泌物量增多,但无凝乳状或泡沫状外观。
二、实验室检查
1. 阴道分泌物湿片镜检(关键诊断方法)
线索细胞(Clue cells):阴道上皮细胞边缘被大量细菌(主要是加德纳菌)覆盖,呈现颗粒状外观,是诊断的金标准。
白细胞减少:与正常阴道分泌物相比,白细胞数量通常不增加或轻度增加。
乳酸杆菌减少或缺失:正常阴道菌群失调。
2. pH值测试
阴道分泌物pH值通常 > 4.5(正常阴道pH为3.8-4.5)。
使用pH试纸直接测量分泌物。
3. 胺试验(Whiff test)
向阴道分泌物滴加10%氢氧化钾(KOH)溶液,若产生鱼腥味(由于胺类物质释放),则为阳性。
阳性结果支持诊断,但非特异性。
4. 其他检查(必要时)
培养:加德纳菌培养可确认,但因其是阴道正常菌群的一部分,培养阳性不一定表示疾病,需结合临床表现。
分子检测(如PCR):检测加德纳菌DNA,敏感性高,用于疑难病例或研究。
排除其他感染:如检测滴虫、念珠菌或淋病奈瑟菌,以鉴别诊断。
三、诊断标准(Amsel标准)
满足以下4项中的至少3项即可诊断:
均质、稀薄的灰白色阴道分泌物。
阴道分泌物pH > 4.5。
胺试验阳性。
线索细胞占阴道上皮细胞的20%以上(湿片镜检)。
四、鉴别诊断
| 疾病 | 主要特征 | 鉴别点 |
|---|---|---|
| 念珠菌阴道炎 | 凝乳状分泌物,剧烈瘙痒,pH正常(≤4.5) | 湿片可见假菌丝或芽孢,胺试验阴性 |
| 滴虫阴道炎 | 泡沫状黄绿色分泌物,pH升高,外阴刺激 | 湿片可见活动的滴虫,胺试验可能阳性 |
| 正常阴道分泌物 | 清亮或白色,无味,pH正常 | 无线索细胞,乳酸杆菌 predominante |
五、诊断流程总结
询问病史:症状、性行为史、既往感染史。
体格检查:观察阴道分泌物外观和气味。
进行湿片镜检、pH测试和胺试验。
应用Amsel标准进行诊断。
必要时进行培养或分子检测以确认或排除其他感染。
关键点
🔹 线索细胞是诊断的核心,湿片镜检应作为首选方法。
🔹 pH值和胺试验 提供辅助证据,但非绝对特异。
🔹 治疗 通常使用甲硝唑或克林霉素,性伴侣无需常规治疗除非有症状。
🔹 预防:避免过度阴道冲洗,维持良好卫生习惯。
建议:出现异常阴道分泌物或症状时,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检查,避免自我诊断和误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