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相关性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参考内科学)
药物相关性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如何鉴别诊断?
药物相关性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方法
药物相关性免疫性溶血性贫血(DIIHA)的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和 药物暴露史。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临床表现
贫血症状:乏力、头晕、心悸、面色苍白。
黄疸:皮肤、巩膜黄染。
血红蛋白尿:尿液呈酱油色或茶色。
发热、寒战:急性溶血时可能出现。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液学检查
血红蛋白(Hb)↓:程度不等,严重者可低于60g/L。
网织红细胞↑:反映骨髓代偿性增生。
间接胆红素↑:溶血导致胆红素代谢增加。
乳酸脱氢酶(LDH)↑:红细胞破坏释放。
2.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Coombs试验)
阳性:提示红细胞表面有抗体或补体附着。
分型:IgG型、IgM型、补体型或混合型。
3. 药物依赖性抗体检测
体外试验:患者血清+药物+正常红细胞,检测凝集或溶血。
常用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流式细胞术。
三、药物暴露史
常见致敏药物:青霉素、头孢菌素、奎宁、甲基多巴、非甾体抗炎药等。
用药时间:通常在用药后1-2周出现症状。
停药后改善: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在停药后逐渐恢复。
四、鉴别诊断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无药物暴露史,DAT阳性但药物依赖性抗体阴性。
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如G6PD缺乏症,有家族史,DAT阴性。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如TTP、HUS,有血小板减少和破碎红细胞。
五、诊断标准
溶血性贫血的证据(Hb↓、网织红细胞↑、间接胆红素↑、LDH↑)。
DAT阳性。
药物依赖性抗体阳性。
停药后病情改善。
关键点
🔹 及时停药 是治疗的关键。
🔹 重症患者 可能需要输血或免疫抑制剂治疗。
🔹 避免再次使用 致敏药物及同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