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硬化(肝硬化)
药物性肝硬化简介
药物性肝硬化是由于长期或过量使用某些药物导致的肝脏损伤,进而发展为肝硬化的一种类型。这些药物可能包括某些抗生素、抗结核药物、抗癫痫药物、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以及某些中草药等。药物性肝硬化的发生与药物的毒性、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用药时间长短及剂量大小等因素有关。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黄疸、腹水等症状。诊断药物性肝硬化需要详细询问用药史,结合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或MRI)及必要时肝活检结果。治疗首要措施是立即停用导致肝损伤的药物,并给予保肝治疗,严重者可能需考虑肝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