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息肉(参考妇科学与现代产科学)
子宫内膜息肉如何鉴别诊断?
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方法
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宫腔镜检查,必要时进行 组织病理学检查(金标准)。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初步筛查(高危人群)
1. 高危人群
围绝经期或绝经后女性
肥胖(BMI ≥ 30)
高血压
使用他莫昔芬等药物
不孕症患者
2. 常见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无症状)
异常子宫出血(如月经间期出血、月经过多)
不孕或复发性流产
盆腔疼痛或不适
二、影像学检查
1. 经阴道超声(TVUS,最常用)
典型表现:子宫内膜内高回声或等回声团块,边界清晰。
优点:无创、经济、易于操作。
缺点:可能漏诊小息肉或与黏膜下肌瘤混淆。
2. 盐水灌注超声(SIS)
通过向宫腔注入生理盐水,增强超声图像,提高息肉检出率。
优点:比TVUS更敏感,能更好显示息肉形态。
缺点:轻微侵入性,可能引起不适。
3. 磁共振成像(MRI)
用于复杂病例,如大型息肉或怀疑恶性变时。
优点:高分辨率,能评估软组织细节。
缺点:成本高,不作为首选。
三、宫腔镜检查(确诊关键)
1. 适用情况
超声怀疑息肉但未确诊。
症状持续或反复异常出血。
不孕评估。
2. 检查过程
通过宫腔镜直接观察宫腔内息肉的大小、数量、位置和形态。
可同时进行活检或切除(治疗性诊断)。
3. 优点
直观、准确,是诊断的金标准方法之一。
可立即取样或治疗。
四、组织病理学检查(金标准)
1. 适用情况
所有切除的息肉标本均应送病理检查。
排除恶性变(如子宫内膜癌)。
2. 病理评估
良性息肉:由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组成。
恶性变:罕见,但需警惕,尤其在高危人群。
五、诊断流程总结
症状评估和高危人群筛查(如异常出血)。
影像学检查(首选TVUS或SIS)。
宫腔镜检查以确认和评估。
病理检查确诊并排除恶性。
关键点
🔹 大多数息肉为良性,但需完整切除以防复发或恶性变。
🔹 宫腔镜 是诊断和治疗的优选方法。
🔹 定期随访 对于高危患者或复发 cases 很重要。
建议:有异常子宫出血或不孕症状的女性应及时就医,进行超声和宫腔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