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参考妇科学与现代产科学)
子宫腺肌病如何鉴别诊断?
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方法
子宫腺肌病的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进行 病理检查(金标准)。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初步筛查(高危人群)
1. 高危人群
年龄(30-50岁女性)
多次妊娠或流产史
子宫手术史(如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
慢性盆腔炎
内分泌失调(如雌激素水平过高)
2. 常见症状
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月经期腹痛)
月经量过多或经期延长
不孕
盆腔压迫症状(如尿频、便秘)
性交痛
二、体格检查
1. 妇科检查
子宫均匀性增大(球形、质硬)
子宫压痛(尤其在月经期)
附件区无异常(排除其他盆腔疾病)
三、影像学检查(无创诊断)
1. 经阴道超声(TVUS,最常用)
典型表现:
子宫肌层增厚,回声不均。
肌层内可见小囊肿或线性条纹。
子宫前后壁不对称。
优点:无创、经济、易操作。
缺点:对轻度病例敏感性较低。
2. 磁共振成像(MRI)
典型表现:T2加权像上子宫结合带增宽(>12mm),信号不均。
优点:准确性高,可评估病变范围和深度。
缺点:费用较高,不适用于常规筛查。
3. 其他检查
宫腔镜检查:可观察子宫内膜,但难以诊断肌层病变。
CT扫描:较少使用,分辨率不如MRI。
四、病理检查(确诊金标准)
1. 适用情况
影像学检查不明确或怀疑恶性病变。
手术治疗时(如子宫切除术)进行活检。
2. 活检结果
镜下特征: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
评估:病变深度和范围。
五、鉴别诊断
疾病 | 主要特征 | 鉴别要点 |
---|---|---|
子宫肌瘤 | 子宫局部肿块,边界清晰 | 超声显示界限清楚的结节,无肌层弥漫性增厚 |
子宫内膜异位症 | 异位内膜在盆腔其他部位 | 症状相似,但影像学显示卵巢巧克力囊肿或盆腔粘连 |
盆腔炎性疾病 | 感染相关症状 | 有发热、白细胞升高等感染迹象 |
子宫肉瘤(恶性) | 快速生长的子宫肿块 | MRI或活检显示恶性细胞,需紧急处理 |
六、诊断流程总结
病史采集和症状评估(痛经、月经异常等)。
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压痛)。
影像学检查(首选TVUS,必要时MRI)。
排除其他疾病(如肌瘤、内异症)。
病理确诊(手术或活检时进行)。
关键点
🔹 早期诊断 有助于管理症状和预防并发症。
🔹 影像学检查 是主要非侵入性方法,但金标准是病理检查。
🔹 治疗 包括药物(如止痛药、激素治疗)或手术(如子宫切除术)。
建议:有相关症状的女性应 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