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角膜炎(角膜真菌病)
真菌性角膜炎怎样治疗?
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方法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角膜炎症,治疗核心是 抗真菌药物治疗,并结合支持性护理和手术干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以避免视力损害。
一、抗真菌药物治疗(核心治疗)
1. 局部用药
抗真菌眼药水:如 那他霉素、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需频繁滴眼(每1-2小时一次)。
眼膏:如 克霉唑眼膏,用于夜间使用以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2. 全身用药
口服抗真菌药物:如 伏立康唑、伊曲康唑,用于严重或深部感染病例。
静脉给药:在重症情况下使用,需监测肝肾功能。
二、支持性护理
1. 眼部护理
避免眼部摩擦:使用眼罩保护眼睛,减少刺激。
控制炎症: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皮质类固醇眼药水,但需谨慎,以免加重感染。
2. 疼痛管理
止痛药物:如口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或局部麻醉剂(短期使用)。
三、手术干预(用于严重病例)
1. 角膜清创术
机械清创:移除坏死组织和真菌菌丝,促进药物渗透。
2. 角膜移植
穿透性角膜移植:用于角膜穿孔或严重瘢痕形成时。
板层角膜移植:适用于部分厚度角膜损伤。
四、预防和监测
1. 预防措施
避免眼部创伤:如戴防护眼镜,尤其在农业或园艺活动中。
注意卫生:避免使用污染的眼药水或隐形眼镜。
2. 定期随访
密切监测:每1-2周复查角膜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长期观察:即使症状改善,也需持续用药数周至数月,以防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