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动脉栓塞(参考内科学)
周围动脉栓塞是怎么回事?
周围动脉栓塞的主要病因
周围动脉栓塞是指栓子从心脏或近端动脉壁脱落,随血流阻塞远端动脉,导致组织缺血甚至坏死。其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心脏源性栓塞(最常见)
心房颤动:导致左心房内血栓形成,栓子脱落引起栓塞。
心肌梗死:左心室壁血栓形成,栓子脱落。
心脏瓣膜病:如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人工瓣膜等,易形成血栓。
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上的赘生物脱落形成栓子。
2. 动脉源性栓塞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溃疡表面血栓形成,栓子脱落。
动脉瘤:如腹主动脉瘤,瘤腔内血栓脱落。
动脉创伤或手术:如导管检查、血管手术等,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并脱落。
3. 其他原因
脂肪栓塞:长骨骨折后,骨髓脂肪进入血流。
空气栓塞:如胸部外伤或医源性操作导致空气进入血管。
肿瘤栓塞:恶性肿瘤细胞团脱落阻塞动脉。
异物栓塞:如导管碎片等医源性异物。
4. 高危因素
高龄:动脉硬化和心脏病发生率增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吸烟:损害血管内皮,促进血栓形成。
肥胖、缺乏运动: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