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损伤(参考外科学)
周围神经损伤应该做哪些检查?
周围神经损伤的检查项目全解析
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和多种检查方法,以下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案:
一、基础检查项目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感觉检查:触觉、痛觉、温度觉、振动觉
运动检查:肌力、肌张力、反射
自主神经功能检查:出汗、皮肤温度
神经电生理检查
神经传导速度(NCV)
肌电图(EMG)
诱发电位(EP)
二、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高频超声:观察神经形态、连续性
彩色多普勒:评估神经血供
MRI检查
神经高分辨率MRI:显示神经损伤部位、范围
弥散张量成像(DTI):评估神经纤维完整性
CT检查
三维重建:观察神经与周围结构关系
三、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全血细胞计数、生化全套
炎症标志物:CRP、ESR
自身抗体:ANA、ENA、ANCA
脑脊液检查
蛋白含量、细胞计数
寡克隆带、IgG指数
四、特殊检查
神经活检
适应证:病因不明的周围神经病
病理评估:轴突变性、脱髓鞘、炎性浸润
基因检测
遗传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
五、检查注意事项
检查前准备
神经电生理检查前避免使用肌肉松弛剂
MRI检查前移除金属物品
随访建议
急性损伤:1-3个月复查
慢性病变:6-12个月复查
重点提示:对于疑似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应尽早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