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经集注

朝代:南朝
分类:本草
料物性味 菜品-卷第三 果品-卷第三 鱼品-卷第三 禽品-卷第三 兽品-卷第三 米谷品-卷第三 禽兽变异-卷第二 食物中毒-卷第二 料物性味 食物相反-卷第二 菜品-卷第三 食物利害-卷第二 果品-卷第三 服药食忌-卷第二 鱼品-卷第三 食疗诸病-卷第二 禽品-卷第三 五味偏走-卷第二 兽品-卷第三 四时所宜-卷第二 米谷品-卷第三 神仙服食-卷第二 禽兽变异-卷第二 诸水-卷第二 食物中毒-卷第二 诸般汤煎-卷第二 食物相反-卷第二 聚珍异馔-卷第一 食物利害-卷第二 饮酒避忌-卷第一 服药食忌-卷第二 乳母食忌-卷第一 食疗诸病-卷第二 妊娠食忌-卷第一 五味偏走-卷第二 养生避忌-卷第一 四时所宜-卷第二 三皇圣纪-卷第一 《刘涓子鬼遗方》卷第五 痈疽、诸疮、疥癣等证治方 神仙服食-卷第二 御制《饮膳正要》序 《刘涓子鬼遗方》卷第四 痈疽、疮疖、熛疽等证治方 诸水-卷第二 《刘涓子鬼遗方》卷第四 相痈疽知有脓可破法 诸般汤煎-卷第二 《刘涓子鬼遗方》卷第四 相痈疽知是非可灸法 聚珍异馔-卷第一 《刘涓子鬼遗方》卷第四 释痈疽色诊 《刘涓子鬼遗方》卷第四 九江黄父痈疽论 《刘涓子鬼遗方》卷第三 痈疽、发背、乳痈等证治方 《刘涓子鬼遗方》卷第二 金疮、痈疽、被打瘀血证治方 《刘涓子鬼遗方》卷第一 黄父痈疽论 《刘涓子鬼遗方》序 虫兽下品 虫兽中品 虫兽上品 草木下品 草木中品 草木上品 玉石下品 玉石中品 玉石上品 药不宜入汤酒者 服药忌食 解毒 序录下 序录上 料物性味 菜品-卷第三 果品-卷第三 鱼品-卷第三 禽品-卷第三 兽品-卷第三 米谷品-卷第三 禽兽变异-卷第二 食物中毒-卷第二 食物相反-卷第二 食物利害-卷第二 服药食忌-卷第二 食疗诸病-卷第二 五味偏走-卷第二 四时所宜-卷第二 神仙服食-卷第二 诸水-卷第二 诸般汤煎-卷第二 聚珍异馔-卷第一

内容摘要

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一部药物学著作《本草经集注》,被认为是继《神农本草经》这后本草学史上的另一块里程碑。它是由梁·陶弘景在《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的基础上综合而成的一部本草专著。

《本草经集注》对药物学的贡献与特点:第一,改进了以前本草药物的一般分类法。对药物不是简单地分上中下三品,而是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等七类,除有名未用一类外,其余每类中,更再分为上中下三品。第二,对于药物的性味、产地、采集、形态和鉴别等方面的论述有显著的提高。对于药物的寒热性味用朱、墨点予于区别,以朱点为热,墨点为冷,无点为平。他在序言中说:诸药主治,唯冷热须明,今以朱点为热,墨点为冷,无点者是平,以省于烦注也。第三,总括诸病通用的药物。即将药物按其效用加以分类。如治风通用药有防风、防己、秦艽、芎究等;治水肿通用药有大戟、甘遂、泽泻、葶苈、芫花、巴豆、猪苓、苇根、商陆等。第四,注重药物的加工炮炙及配制方法。如指出麻黄去节,鬼臼、黄连去须毛,石韦刮去毛,桃仁、杏仁去皮尖等。

《本草经集注》在本草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新修本草》以后,一直到《证类本草》,都是沿袭着《本草经集注》体系发展的,直至明末李时珍《本草纲目》问世以后,才代替了它。

《本草经集注》共收药730种, 它把药物从三品分类法改成按自然属性进行分类,计分成七类,即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其后代的本草著作分类,就基本上是在这一方法基础上的发展。书中还创用诸病通用药的分类,即以病为纲,把每一病证之下可用的药物列出,这种分类法也是后世本草学另一种分类方法的雏型。在药物学方面的另一种发展,是对各种药物进行加工制作,即所谓炮炙,目的是去除杂质、便于保存、减除毒性、增强药效等等。刘宋时期的雷(xiao)著成《炮炙论》,书中记载不同药物的炮制方法计有17种,形成具有中药学特色的一门科学,即中药炮制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