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方)
出处:现代·胡光慈《杂病证治新义》
组成:
天麻 9g
钩藤(后下) 12g
石决明(先煎) 18g
栀子 9g
黄芩 9g
川牛膝 12g
杜仲 9g
益母草 9g
桑寄生 9g
夜交藤 9g
茯神 9g
煎服法:
上药,先煎石决明约20分钟。
加入其他药物(钩藤后下),煎取200-300ml药液。
去滓,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与主治
功效: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主治: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所致的头痛、眩晕、失眠、高血压等。
辨证要点:
头痛眩晕,面红目赤,烦躁易怒。
舌红苔黄,脉弦数。
或有耳鸣、失眠、肢体麻木。
方义解析
药物 | 作用 | 配伍意义 |
---|---|---|
天麻 | 平肝熄风,止眩晕 | 为君药,针对肝风内动 |
钩藤 | 清热平肝,熄风止痉 | 助天麻平肝熄风 |
石决明 | 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 增强平肝之力 |
栀子、黄芩 | 清热泻火 | 清肝热,除烦躁 |
川牛膝 | 引血下行,活血化瘀 | 降逆血压,通络 |
杜仲、桑寄生 | 补肝肾,强筋骨 | 滋水涵木,治本 |
益母草 | 活血利水 | 助牛膝活血降压 |
夜交藤、茯神 | 养心安神 | 改善失眠,宁心神 |
配伍特点:
平肝与清热并用:针对肝阳上亢之热象。
治标与治本结合:既熄风清热,又补益肝肾。
临床应用
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型,症见头晕、头痛)。
神经性头痛(如偏头痛,伴烦躁失眠)。
更年期综合征(肝火旺盛,潮热盗汗)。
加减法:
阴虚明显:加生地黄、白芍。
痰多:加半夏、陈皮。
失眠严重:加酸枣仁、远志。
现代研究
降压作用:钩藤碱和天麻素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镇静安神:成分如黄芩苷有中枢抑制作用。
注意事项
禁忌: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慎用。
服药后:避免情绪激动,饮食宜清淡。
此方是现代中医治疗高血压和肝风证的常用方剂,体现了平肝熄风的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