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型肾小管性酸中毒(参考内科学)
I型肾小管性酸中毒是怎么回事?
I型肾小管性酸中毒的病因
I型肾小管性酸中毒(RTA)是由于远端肾小管酸化功能障碍,导致氢离子排泄减少,尿液不能充分酸化,从而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一种疾病。其病因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原发性(遗传性)病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如SLC4A1基因突变导致的远端肾小管酸化功能障碍。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ATP6V0A4或ATP6V1B1基因突变,影响氢离子泵功能。
2. 继发性病因
(1)自身免疫性疾病
干燥综合征(Sjögren综合征)是最常见的继发原因。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也可能导致。
(2)药物或毒素
两性霉素B:可直接损伤远端肾小管。
锂盐:长期使用可干扰肾小管功能。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能引起间质性肾炎。
(3)代谢性疾病
高钙血症:钙沉积在肾小管,影响其功能。
低钾血症:长期低钾可损害肾小管。
(4)其他肾脏疾病
慢性肾盂肾炎、梗阻性肾病等可导致肾小管间质损伤。
(5)其他
多发性骨髓瘤、镰状细胞病等也可能引起I型RTA。
3. 特发性病因
部分患者病因不明,称为特发性I型RTA,可能与隐匿的自身免疫或遗传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