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发性肝衰竭(暴发性肝功能衰竭)
暴发性肝衰竭怎样治疗?
暴发性肝衰竭的治疗方法
暴发性肝衰竭(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 FHF)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短时间内肝脏功能急剧恶化,伴有肝性脑病和凝血功能障碍。治疗需紧急、综合,旨在维持生命体征、减轻肝脏负担、促进肝细胞再生或进行肝移植。
一、一般治疗与支持治疗
1. 生命体征监测
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
神经系统评估:定期评估意识状态,预防和治疗肝性脑病。
2. 营养支持
高热量、低蛋白饮食:初期限制蛋白质摄入,随着病情改善逐渐增加。
静脉营养:对于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提供足够的葡萄糖和支链氨基酸。
二、病因治疗
1. 药物性肝损伤
立即停用可疑药物。
解毒剂:如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可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
2. 病毒感染
抗病毒治疗:如乙肝病毒(HBV)感染可使用核苷类似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
3. 自身免疫性肝炎
免疫抑制治疗:如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和硫唑嘌呤。
三、并发症的治疗
1. 肝性脑病
降低血氨:乳果糖、利福昔明等。
限制蛋白质摄入:初期每日蛋白质摄入控制在20g以下。
2. 凝血功能障碍
补充凝血因子:新鲜冰冻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等。
维生素K:对于维生素K缺乏者。
3. 感染
预防性抗生素:对于高危患者。
及时治疗感染: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四、肝脏替代治疗
1. 人工肝支持系统
血浆置换、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等,暂时替代部分肝脏功能。
2. 肝移植
适应症:对于预期生存率低于80%的患者,应考虑肝移植。
紧急评估:需尽快进行移植评估和准备。
五、预后与随访
预后因素:病因、年龄、并发症、治疗时机等。
长期随访:对于存活患者,需定期评估肝功能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