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参考内科学)
便血是怎么回事?
便血的主要病因
便血是指消化道出血经肛门排出,根据出血部位和原因的不同,可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
1. 上消化道出血
主要病因:出血部位在Treitz韧带以上。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最常见的病因,出血量大时可表现为呕血和黑便。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常见于肝硬化患者,出血量大且危险。
急性胃黏膜病变:如应激性溃疡、药物(如NSAIDs)引起的胃黏膜损伤。
胃癌:肿瘤侵蚀血管导致出血。
2. 下消化道出血
主要病因:出血部位在Treitz韧带以下。
(1)痔疮
最常见的病因,表现为鲜红色血便,通常与排便有关。
(2)肛裂
排便时肛门疼痛伴少量鲜红色血便。
(3)结肠息肉和结肠癌
息肉或肿瘤表面糜烂出血,可表现为暗红色或鲜红色血便。
(4)炎症性肠病(IBD)
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表现为黏液脓血便。
(5)憩室病
憩室炎或憩室出血,多见于老年人。
(6)肠血管畸形
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出血,多见于老年人。
3. 其他少见病因
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
感染性肠炎: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
肠套叠:多见于婴幼儿。
缺血性肠病:多见于老年人,常伴有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