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肠炎(放射性直肠、结肠、小肠炎)
放射性肠炎如何鉴别诊断?
放射性肠炎的诊断方法
放射性肠炎的诊断需结合 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 和 内镜检查。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病史采集
放射治疗史:尤其是盆腔或腹部放疗。
放疗剂量和时间:剂量超过45Gy,时间在放疗后数周至数年。
二、临床表现
1. 急性放射性肠炎(放疗期间或结束后6周内)
腹泻、腹痛、恶心、呕吐。
直肠出血(少见)。
2. 慢性放射性肠炎(放疗结束后数月到数年)
慢性腹泻、腹痛。
直肠出血、里急后重。
肠梗阻、瘘管形成(严重病例)。
三、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贫血(慢性出血导致)。
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提示肠道出血。
炎症标志物:CRP、ESR可能升高。
四、影像学检查
1. CT/MRI
肠壁增厚、肠腔狭窄。
瘘管或脓肿形成。
2. 钡剂灌肠
肠黏膜不规则、溃疡、狭窄。
五、内镜检查
1. 结肠镜/小肠镜
黏膜充血、水肿、溃疡。
狭窄、出血点。
2. 活检
黏膜慢性炎症、纤维化。
血管内皮损伤。
六、诊断标准
明确的放疗史。
典型的临床表现。
影像学或内镜检查支持。
关键点
🔹 放射性肠炎需与感染性肠炎、炎症性肠病鉴别。
🔹 慢性放射性肠炎 的治疗较为困难,预防是关键。
🔹 内镜检查 是确诊的重要手段,但需谨慎操作以避免穿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