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威尔逊变性,颤症)
肝豆状核变性简介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由ATP7B基因突变引起,导致铜代谢障碍,铜在肝脏、大脑、角膜等组织中异常沉积。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神经系统症状(如震颤、肌张力障碍、精神异常)以及Kayser-Fleischer环(角膜边缘的铜沉积环)。诊断依据包括血清铜蓝蛋白降低、24小时尿铜排泄增加、肝铜含量增高及基因检测。治疗主要包括铜螯合剂(如青霉胺、曲恩汀)和锌剂,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