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查疾病 > 肝豆状核变性 > 诊断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威尔逊变性,颤症)

肝豆状核变性如何鉴别诊断?

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方法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基因检测。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临床表现

1. 肝脏表现

  • 肝炎、肝硬化

  • 肝功能异常

2. 神经系统表现

  • 震颤、肌张力障碍

  • 构音障碍、吞咽困难

3. 其他表现

  • Kayser-Fleischer环(角膜边缘的铜沉积环)

  • 肾功能异常、溶血性贫血


二、实验室检查

1. 铜代谢相关检查

  • 血清铜蓝蛋白↓(通常<20mg/dL)

  • 24小时尿铜排泄↑(>100μg/24h)

  • 肝铜含量↑(>250μg/g干重,金标准)

2. 肝功能检查

  • ALT、AST升高

  • 胆红素升高


三、影像学检查

1. 头颅MRI

  • 基底节区对称性异常信号(T2高信号)

2. 腹部超声/CT

  • 肝硬化表现


四、基因检测

ATP7B基因突变检测:确诊依据,尤其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者。


五、诊断标准

项目诊断要点
Kayser-Fleischer环存在(+2分),不存在(0分)
神经系统症状存在(+2分),不存在(0分)
血清铜蓝蛋白<20mg/dL(+2分),20-30mg/dL(+1分),>30mg/dL(0分)
24小时尿铜>100μg/24h(+2分),40-100μg/24h(+1分),<40μg/24h(0分)
肝铜含量>250μg/g干重(+2分),50-250μg/g干重(+1分),<50μg/g干重(0分)
基因检测ATP7B突变(+4分)

总分≥4分:高度怀疑;≥6分:确诊。


六、诊断流程总结

  1. 疑似病例筛查(临床表现+铜蓝蛋白+尿铜)。

  2. 进一步检查(肝铜含量、头颅MRI)。

  3. 基因检测(确诊)。


关键点

🔹 早期诊断和治疗 可显著改善预后。
🔹 家族筛查 对于早期发现无症状患者至关重要。
🔹 肝铜含量检测 是金标准,但基因检测对于不典型病例尤为重要。

建议:对于有家族史或不明原因肝病/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应尽早进行Wilson病的筛查!

推荐大夫

更多医生 >>

擅长:擅长于鼾症、睡眠呼吸暂停、肺结核、肺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支气管哮喘...

擅长: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小球疾病、血管通路维护...

擅长:骨病及疑难骨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重点研究各项不同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