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威尔逊变性,颤症)
肝豆状核变性有哪些症状?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疾病,主要影响肝脏和神经系统。症状多样,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以下是其主要症状:
1. 肝脏症状
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可能无症状或表现为疲劳、食欲不振。
黄疸:皮肤和眼白发黄,尿色加深。
腹水:腹部肿胀,由于肝硬化导致。
肝肿大或肝硬化:严重时可导致肝功能衰竭。
2. 神经系统症状
震颤:手部或头部不自主抖动。
肌张力障碍:肌肉僵硬,动作缓慢。
构音障碍:说话含糊不清。
步态异常:行走不稳,易跌倒。
3. 精神症状
情绪波动:如抑郁、焦虑或易怒。
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
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或妄想,较少见。
4. 其他症状
Kayser-Fleischer环:角膜边缘出现金棕色环,是Wilson病的特征性表现。
肾脏问题:如肾小管功能障碍,可能导致氨基酸尿、糖尿等。
骨骼问题:如骨质疏松或关节炎。
注意
早期诊断关键:Wilson病症状多样,易被误诊,需结合血清铜蓝蛋白、尿铜检测及基因检测确诊。
治疗:终身使用铜螯合剂(如青霉胺)和低铜饮食,可有效控制病情。
家族筛查:患者直系亲属应进行筛查,因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