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所致贫血(参考内科学)
感染性疾病所致贫血是怎么回事?
感染性疾病所致贫血的病因
感染性疾病所致贫血是由于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引起的贫血,其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炎症性贫血
主要病因:慢性感染或炎症导致铁代谢异常和红细胞生成减少。
炎症细胞因子(如IL-6)增加,导致铁调素(hepcidin)水平升高,抑制铁的吸收和释放。
骨髓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反应性降低,红细胞生成减少。
2. 直接红细胞破坏
主要病因:某些病原体直接破坏红细胞或诱导免疫介导的溶血。
疟疾:疟原虫侵入红细胞,导致红细胞破裂。
巴贝斯虫病:寄生虫感染红细胞,引起溶血。
细菌感染(如产气荚膜梭菌):产生溶血毒素,破坏红细胞。
3. 骨髓抑制
主要病因:感染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病毒感染(如HIV、EBV、CMV):直接抑制骨髓造血干细胞。
严重细菌感染(如败血症):炎症因子抑制骨髓造血。
4. 营养吸收障碍
主要病因:感染导致营养吸收不良,影响造血原料的供应。
肠道感染(如寄生虫感染):导致铁、叶酸、维生素B12吸收减少。
慢性感染:食欲下降,营养摄入不足。
5. 其他机制
免疫介导的溶血:某些感染(如支原体肺炎)可诱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微血管病性溶血:严重感染(如DIC)导致微血管内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