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期盆腔脏器脱垂(参考妇科学与现代产科学)
绝经期盆腔脏器脱垂是怎么回事?
绝经期盆腔脏器脱垂的主要病因
盆腔脏器脱垂是指盆腔器官(如子宫、膀胱、直肠)从正常位置下降,突出于阴道或肛门。绝经期女性由于激素变化和年龄因素,患病风险显著增加。主要病因包括:
1. 雌激素水平下降
主要病因: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
雌激素有助于维持盆底肌肉、韧带和结缔组织的弹性和强度。
雌激素缺乏导致盆底支持结构松弛、变薄,容易发生脱垂。
2. 盆底支持结构减弱
盆底肌肉、筋膜和韧带的完整性受损,常见原因包括:
(1)分娩损伤
多次阴道分娩或难产(如产钳助产)可导致盆底肌肉和神经损伤。
损伤在年轻时可能不明显,但绝经后随年龄增长而加重。
(2)年龄相关退行性变
随着年龄增长,胶原蛋白减少,盆底组织弹性下降,支持力减弱。
(3)慢性腹压增加
长期便秘或排便用力增加腹压,推动器官向下。
慢性咳嗽(如吸烟或呼吸道疾病)反复增加腹压。
肥胖:多余体重增加盆底负担,促进脱垂。
重体力劳动:频繁提重物可能损伤盆底。
3. 遗传和先天因素
遗传易感性: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影响结缔组织强度,增加脱垂风险。
先天盆底缺陷:如结缔组织疾病(如马凡综合征),但较少见。
4. 其他因素
手术史:如子宫切除术可能改变盆底解剖结构,增加脱垂风险。
神经肌肉疾病:如糖尿病神经病变,影响盆底肌肉功能。
营养不良:缺乏蛋白质和维生素可能削弱组织修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