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前期综合征(黄体后期心境恶劣障碍,经前紧张症,晚黄体期焦虑症)
经前期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经前期综合征(PMS)的主要病因
经前期综合征是指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月经前1-2周)反复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症状,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激素水平变化
雌激素和孕激素波动: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的波动被认为是PMS的主要原因之一。
血清素水平变化: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变化可能影响大脑中血清素(一种神经递质)的水平,导致情绪波动和其他症状。
2. 神经递质异常
血清素不足:血清素水平的下降与PMS的情绪症状(如抑郁、焦虑、易怒)密切相关。
GABA受体敏感性变化: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其受体敏感性的变化可能与PMS的症状有关。
3. 心理社会因素
压力和情绪:长期的心理压力、焦虑和抑郁可能加重PMS的症状。
个性特征:某些个性特征(如神经质)可能与PMS的发生有关。
4. 生活方式和饮食
饮食不均衡:高盐、高糖、高咖啡因的饮食可能加重PMS的症状。
缺乏运动:适量的运动有助于缓解PMS的症状,缺乏运动可能加重症状。
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或睡眠不足可能加重PMS的症状。
5. 其他因素
遗传因素:有家族史的女性更容易患PMS。
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如镁、钙、维生素B6等缺乏可能与PMS的发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