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前髓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怎样治疗?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以 诱导缓解、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 为核心,结合靶向治疗和支持治疗,显著提高了治愈率。
一、诱导缓解治疗
1. 全反式维甲酸(ATRA)
作用机制:诱导早幼粒细胞分化成熟。
用法:口服,每日45mg/m²,分2次服用。
副作用:头痛、皮肤干燥、肝功能异常等。
2. 砷剂(三氧化二砷,ATO)
作用机制:诱导细胞凋亡。
用法:静脉注射,每日0.15mg/kg。
副作用:QT间期延长、肝功能异常等。
3. 化疗
适应症:高危患者或ATRA+ATO疗效不佳者。
常用药物:柔红霉素、阿糖胞苷等。
二、巩固治疗
ATRA+ATO:持续使用以清除残留白血病细胞。
化疗:根据患者风险分层选择方案。
三、维持治疗
ATRA:间断使用,通常持续1-2年。
低剂量化疗:如6-巯基嘌呤、甲氨蝶呤等。
四、支持治疗
预防和治疗出血:血小板输注、抗纤溶药物等。
预防和治疗感染: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
纠正凝血功能障碍: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等。
五、监测与随访
定期复查:血常规、骨髓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长期随访:监测复发和远期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