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性贫血(参考内科学)
慢性肾性贫血是怎么回事?
慢性肾性贫血的主要病因
慢性肾性贫血是由于肾脏功能长期受损,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或破坏增加,从而引起的贫血。其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缺乏
主要病因:肾脏是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产生器官,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脏功能受损,EPO生成减少。
EPO是刺激骨髓生成红细胞的关键激素,其缺乏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
2. 铁代谢异常
慢性肾脏病患者常伴有铁代谢障碍,包括:
铁吸收减少:由于胃肠道功能紊乱或药物影响。
铁利用障碍:炎症状态导致铁被锁定在巨噬细胞中,无法被利用。
3. 炎症状态
慢性肾脏病患者常处于慢性炎症状态,这会影响红细胞生成:
炎症因子抑制EPO的生成和作用。
炎症还导致铁代谢异常,进一步加重贫血。
4. 红细胞寿命缩短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红细胞寿命较正常人短,原因包括:
尿毒症毒素对红细胞的直接损伤。
脾功能亢进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
5. 其他因素
营养不良:蛋白质和维生素缺乏影响红细胞生成。
失血:透析过程中或胃肠道出血导致的铁丢失。
药物影响:如ACE抑制剂和ARBs可能抑制EPO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