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性贫血(参考内科学)
慢性肾性贫血如何鉴别诊断?
慢性肾性贫血的诊断方法
慢性肾性贫血的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临床表现
乏力、疲劳
面色苍白
心悸、气短
头晕、头痛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液检查
血红蛋白(Hb):男性<13g/dL,女性<12g/dL
红细胞压积(Hct):降低
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降低
2. 肾功能检查
血清肌酐(Scr):升高
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73m²
3. 铁代谢检查
血清铁:降低
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20%
血清铁蛋白:<100ng/mL
三、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
缺铁性贫血
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慢性病性贫血
四、诊断标准
慢性肾脏病(CKD)患者,eGFR<60mL/min/1.73m²,伴有贫血(Hb男性<13g/dL,女性<12g/dL),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
五、治疗原则
补充铁剂
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纠正营养不良
控制感染和炎症
关键点
🔹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 定期监测血红蛋白和铁代谢指标,调整治疗方案。
🔹 综合管理慢性肾脏病,控制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