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血源性骨髓炎(参考内科学)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怎样治疗?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治疗方法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治疗目标是 彻底清除感染、恢复骨骼结构和功能。治疗需长期、综合,结合药物、手术和康复治疗。
一、药物治疗
1. 抗生素治疗
长期静脉抗生素: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通常需4-6周。
口服抗生素:静脉治疗后可能转为口服,持续数周至数月。
2. 辅助药物
镇痛药: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缓解疼痛。
营养支持: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必要时补充铁剂和维生素。
二、手术治疗
1. 清创术
彻底清除坏死骨和感染组织,必要时多次手术。
引流脓液,减少细菌负荷。
2. 骨移植
填充骨缺损:使用自体骨或人工骨材料。
促进骨愈合:结合内固定或外固定。
3. 软组织修复
皮瓣移植:覆盖创面,改善血供。
肌肉转位:增强局部血运和抗感染能力。
三、康复治疗
1. 物理治疗
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理疗:如超声波、电疗促进愈合。
2. 心理支持
长期治疗可能影响患者心理,需心理疏导。
四、预防复发
定期随访:监测感染控制和骨愈合情况。
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免疫缺陷等。
避免外伤:防止再次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