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除术后内疝(参考外科学)
切除术后内疝如何鉴别诊断?
切除术后内疝的诊断方法
切除术后内疝的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进行 手术探查。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临床表现
1. 症状
腹痛:突发或逐渐加重的腹痛,可能伴有恶心、呕吐。
腹胀:腹部膨胀感,可能伴有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便秘或腹泻:肠道功能紊乱的表现。
2. 体征
腹部压痛:局部或全腹压痛,可能有反跳痛。
肠鸣音异常:肠鸣音亢进或消失。
腹部包块:部分患者可触及腹部包块。
二、影像学检查
1. 腹部X线
肠梗阻表现:肠管扩张、气液平面。
局限性肠袢扩张:可能提示内疝。
2. 腹部CT
肠管位置异常:肠管通过手术缺损或粘连形成的孔隙。
肠系膜血管异常:肠系膜血管扭曲、充血。
肠壁增厚:可能提示肠缺血。
3. 超声检查
肠管扩张:可见扩张的肠管。
肠蠕动异常:肠蠕动减弱或消失。
三、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
白细胞升高:可能提示感染或肠缺血。
血红蛋白下降:可能提示内出血。
2. 生化检查
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钠。
乳酸升高:可能提示肠缺血。
四、诊断流程总结
病史采集:了解手术史、症状出现时间及特点。
体格检查:评估腹部体征。
影像学检查:首选腹部CT,必要时行X线或超声。
实验室检查:评估全身状况及并发症。
手术探查:对于高度怀疑内疝且病情危重的患者,应及时手术探查。
关键点
🔹 早期诊断 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影像学检查 是诊断内疝的主要手段。
🔹 手术探查 是确诊和治疗的金标准。
建议:对于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如出现不明原因腹痛,应高度警惕内疝可能,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