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械性食管损伤(参考外科学)
器械性食管损伤是怎么回事?
器械性食管损伤的病因
器械性食管损伤是由于医疗或非医疗器械在操作过程中对食管壁造成物理性损伤,常见病因包括以下几种:
1. 内镜检查及相关操作
胃镜或食管镜检查:插入或操作不当可能导致黏膜撕裂、穿孔,尤其在狭窄或病变部位。
活检或治疗性操作:如取活检、息肉切除、扩张术(如球囊扩张)时,器械可能损伤食管壁。
2. 食管扩张术
球囊扩张或探条扩张:用于治疗食管狭窄(如反流性食管炎、肿瘤),但过度扩张或技术失误可导致穿孔或出血。
3. 异物取出术
使用内镜或器械取出食管异物:如鱼刺、硬币等,操作中可能划伤或刺穿食管。
4. 手术操作
胸外科或腹部手术:如食管切除术、胃底折叠术,术中器械(如电刀、钳子)可能意外损伤食管。
麻醉插管:气管插管时,若误入食管或操作粗暴,可导致黏膜损伤。
5. 非医疗器械损伤
意外吞咽尖锐物体:如牙签、骨片,这些物体在通过食管时可能造成划伤或穿孔。
外部创伤:如颈部或胸部受到冲击,导致食管被挤压或刺伤。
6. 其他因素
患者因素:食管本身存在疾病(如肿瘤、炎症)时,组织脆弱,更易在器械操作中受损。
操作者经验不足:缺乏经验的医护人员可能增加损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