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查疾病 > 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 病因

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参考内科学)

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是怎么回事?

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的病因

砷化氢(AsH3)是一种无色、剧毒的气体,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进入人体。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砷化氢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红细胞破坏加速,从而引发贫血。


1. 砷化氢的毒性作用机制

  • 氧化应激:砷化氢在体内转化为三价砷,产生大量自由基,导致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破坏红细胞膜的完整性。

  • 血红蛋白变性:砷化氢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不可逆的变性血红蛋白,使红细胞失去携氧能力。

  • 红细胞膜损伤:砷化氢直接作用于红细胞膜,增加膜的通透性,导致红细胞内容物外漏,最终红细胞破裂。


2. 临床表现

  • 急性溶血:吸入砷化氢后数小时内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血红蛋白尿(酱油色尿)等症状。

  • 贫血: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心悸等贫血症状。

  • 肾功能损害:血红蛋白尿可阻塞肾小管,导致急性肾衰竭。


3. 高危人群

  • 职业暴露:从事有色金属冶炼、化工、电子等行业的工作人员,可能接触到砷化氢。

  • 意外吸入:在密闭空间内使用含砷的化学品时,可能产生砷化氢气体,导致意外吸入。


4. 预防措施

  • 工程控制:改善工作环境,加强通风,减少砷化氢的积聚。

  • 个人防护:佩戴防毒面具、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 健康监测: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异常。

推荐大夫

更多医生 >>

擅长:擅长于鼾症、睡眠呼吸暂停、肺结核、肺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支气管哮喘...

擅长: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小球疾病、血管通路维护...

擅长:骨病及疑难骨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重点研究各项不同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