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反流性胃炎(参考内科学)
手术后反流性胃炎是怎么回事?
手术后反流性胃炎的病因
手术后反流性胃炎是指胃手术后,由于解剖结构的改变和功能紊乱,导致胆汁、胰液等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引起胃黏膜炎症。其主要病因包括:
1. 解剖结构改变
胃大部切除术:尤其是Billroth II式吻合术,改变了胃的正常解剖结构,容易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
胃空肠吻合术:胃与空肠直接吻合,缺乏幽门的抗反流作用,增加了反流的机会。
2. 幽门功能丧失
幽门切除或损伤:幽门是防止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的重要结构,其功能丧失后,反流风险显著增加。
3. 胃动力障碍
胃排空延迟:手术后胃动力减弱,排空延迟,导致胃内压力增高,促进反流。
胃肠蠕动不协调:手术后胃肠蠕动节律紊乱,进一步加重反流。
4. 胆汁和胰液刺激
胆汁反流:胆汁中的胆盐和溶血卵磷脂可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炎症。
胰液反流:胰液中的胰酶可消化胃黏膜,导致黏膜损伤。
5. 其他因素
手术技术因素:如吻合口过大、位置不当等,可能增加反流风险。
术后感染:感染可加重黏膜炎症和损伤。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可损伤胃黏膜,加重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