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参考内科学)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如何鉴别诊断?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方法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Bundle Branch Reentry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BBR-V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其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电生理检查。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临床表现
1. 症状
心悸、胸闷、头晕
严重者可出现晕厥或猝死
2. 体征
心率增快,通常>100次/分
血压可能下降
二、心电图特征
1. 典型表现
宽QRS波心动过速(QRS波宽度≥120ms)
QRS波形态呈束支阻滞图形(左束支或右束支阻滞)
房室分离(心房和心室活动不同步)
2. 其他特征
心室率通常为150-250次/分
可能出现融合波或夺获波
三、电生理检查(确诊金标准)
1. 检查目的
明确心动过速的机制
确定折返环的路径
2. 检查方法
心内电极导管记录希氏束和束支电位
程序刺激诱发心动过速
3. 诊断标准
心动过速时希氏束-心室(HV)间期≥窦性心律时的HV间期
心动过速的维持依赖于希浦系统的参与
消融一侧束支可终止心动过速
四、鉴别诊断
1. 其他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
心肌梗死后室速
特发性室速
2. 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差异性传导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五、诊断流程总结
初步评估:根据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特征怀疑BBR-VT
电生理检查:确诊BBR-VT并明确折返环路径
治疗:射频消融术是首选治疗方法
关键点
🔹 BBR-VT是一种可治愈的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成功率>90%
🔹 心电图特征 是诊断的重要线索,但确诊需依赖电生理检查
🔹 及时诊断和治疗 可预防猝死和改善预后
建议:对于宽QRS波心动过速患者,应考虑BBR-VT的可能性,并及时进行电生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