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性关节炎(尿酸性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如何鉴别诊断?
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方法
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 关节液分析(金标准)。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临床表现
1. 典型症状
急性发作:突然出现的剧烈关节疼痛,常见于第一跖趾关节(大脚趾)。
红肿热痛:关节及周围组织红肿、发热、触痛明显。
发作时间:多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持续数天至数周。
2. 高危人群
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水平 > 420 μmol/L)。
男性(男女比例约为 4:1)。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患者。
长期饮酒、高嘌呤饮食(如海鲜、红肉、内脏)。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尿酸检测
血尿酸水平升高(> 420 μmol/L),但部分急性期患者血尿酸可能正常。
2. 关节液分析(金标准)
偏振光显微镜下可见针状尿酸钠结晶(阴性双折射)。
白细胞计数升高(> 2000/μL)。
3. 其他检查
炎症标志物:CRP、ESR 升高。
肾功能检查:评估肾脏受损情况。
三、影像学检查
1. X 线检查
早期:可能无异常。
晚期:可见关节周围骨质侵蚀(“穿凿样”改变)、软组织肿胀。
2. 超声检查
双轨征:尿酸盐沉积在软骨表面形成的强回声线。
痛风石:不规则低回声团块伴后方声影。
3. CT/MRI
CT:可显示骨质侵蚀和痛风石。
MRI:评估软组织炎症和骨髓水肿。
四、诊断标准(2015 ACR/EULAR 标准)
1. 必要条件
关节液中发现尿酸钠结晶,或
痛风石证实含尿酸钠结晶。
2. 临床评分系统(≥8 分可诊断)
受累关节:第一跖趾关节(+2 分)、踝关节/足中段(+1 分)。
发作特点:红肿(+1 分)、剧烈疼痛(+1 分)、24 小时内达高峰(+1 分)。
发作次数:≥2 次(+2 分)。
血尿酸水平:> 360 μmol/L(+3 分)。
影像学证据:双轨征/骨质侵蚀(+4 分)。
五、鉴别诊断
疾病 | 鉴别要点 |
---|---|
假性痛风(焦磷酸钙沉积病) | 关节液中发现焦磷酸钙结晶(阳性双折射),常见于膝关节。 |
感染性关节炎 | 关节液培养阳性,全身感染症状(发热、寒战)。 |
类风湿关节炎 | 对称性小关节受累,晨僵 >1 小时,类风湿因子阳性。 |
骨关节炎 | 无红肿热痛,X 线示关节间隙狭窄、骨赘形成。 |
六、诊断流程总结
典型临床表现(急性单关节炎发作)。
血尿酸检测(支持诊断,但非必需)。
关节液分析(确诊金标准)。
影像学检查(评估关节损伤和痛风石)。
关键点
🔹 关节液分析 是确诊痛风的金标准。
🔹 血尿酸正常 不能排除痛风(急性期可能正常)。
🔹 早期治疗 可预防关节损伤和痛风石形成。
建议:高尿酸血症患者应 控制饮食、限制饮酒,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