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经期疼痛)
痛经是怎么回事?
痛经的主要病因
痛经是指在月经期间或前后出现的下腹部疼痛,严重时可影响日常生活。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大类。
1. 原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是指没有盆腔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女性,其病因主要包括:
前列腺素分泌过多:月经期间子宫内膜分泌大量前列腺素,引起子宫强烈收缩和缺血,导致疼痛。
子宫发育不良:如子宫颈管狭窄或子宫位置异常,导致经血排出不畅。
精神因素:紧张、焦虑等情绪可能加重痛感。
2. 继发性痛经
继发性痛经是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常见病因包括:
(1)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外,如卵巢、输卵管等,月经期间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疼痛。
(2)子宫腺肌症
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导致子宫增大、收缩异常,引起痛经。
(3)盆腔炎
盆腔炎症导致组织粘连、充血,月经期间加重疼痛。
(4)子宫肌瘤
肌瘤压迫或影响子宫收缩,导致痛经。
(5)其他
宫内节育器(IUD):部分女性放置IUD后可能出现痛经。
先天性生殖道畸形:如处女膜闭锁等,导致经血排出受阻。
3. 其他影响因素
生活习惯:如寒冷刺激、饮食不当(过多冷饮)可能加重痛经。
遗传因素:母亲有痛经史的女性更易发生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