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脉络膜症(进行性RPE脉络膜变性,进行性RPE营养不良性变性,进行性脉络膜萎缩,进行性毯层)
无脉络膜症应该做哪些检查?
无脉络膜症的检查项目全解析
无脉络膜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其诊断和评估需要综合多种检查方法。以下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案:
一、基础眼科检查
视力检查
必查指标:最佳矫正视力(BCVA)
辅助指标:对比敏感度测试
眼底检查
直接和间接检眼镜检查
特征表现: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萎缩,可见裸露的巩膜
视野检查
自动静态视野计(如Humphrey)
评估周边视野缺损程度
二、影像学检查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评估视网膜层结构,显示脉络膜变薄或缺失
高分辨率OCT可量化脉络膜厚度
荧光素血管造影(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
FA:评估视网膜血管和渗漏
ICGA:专门评估脉络膜循环,显示脉络膜灌注缺损
眼底自发荧光(FAF)
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功能,异常区域呈低自发荧光
三、遗传学检查
基因检测
目标基因:CHM基因(X染色体连锁)
方法:Sanger测序或下一代测序(NGS)
用于确诊和遗传咨询
家族史评估
详细询问家族中类似眼病史
绘制家系图,识别遗传模式
四、进阶检查
电生理检查
视网膜电图(ERG):评估视网膜功能,通常显示异常
眼电图(EOG):评估视网膜色素上皮功能
多模态成像
结合OCT、FA、ICGA进行综合评估
用于监测疾病进展
五、检查注意事项
准备要求:
瞳孔散大:检查前使用散瞳剂
过敏史:询问对荧光素或吲哚菁绿的过敏史
随访建议:
确诊患者: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眼科检查
进展监测:每6-12个月进行影像学评估
遗传咨询:
提供遗传风险评估
讨论生育选择和产前诊断
重点提示:对于疑似无脉络膜症的患者,建议:
早期进行基因检测以确认诊断
定期评估视力功能和生活质量
临床价值:
OCT和血管造影是诊断的关键工具
基因检测提供确诊和遗传信息
综合检查有助于区分其他视网膜疾病
建议由眼科专科医生根据临床表现制定个体化的检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