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小儿再生不良性贫血,小儿再生低下性贫血,小儿再障)
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怎么回事?
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
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AA)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和骨髓增生低下。其病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先天性或遗传性因素
范可尼贫血(Fanconi Anemia):最常见的遗传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与DNA修复缺陷有关。
先天性角化不良(Dyskeratosis Congenita):与端粒酶功能异常相关。
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伴有胰腺功能不全和骨骼异常。
2. 获得性因素
(1)特发性
约70%-80%的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为特发性,病因不明,可能与自身免疫机制有关。
(2)药物和化学物质
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类、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化疗药物等。
化学物质:如苯及其衍生物、杀虫剂等。
(3)病毒感染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肝炎病毒(尤其是非甲非乙非丙型肝炎病毒)
细小病毒B19(Parvovirus B19)
(4)放射线暴露
高剂量放射线照射可损伤骨髓造血干细胞。
(5)其他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部分患者可发展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3. 发病机制
造血干细胞缺陷: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
免疫介导的骨髓抑制:T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如IFN-γ、TNF-α)。
骨髓微环境异常:支持造血的功能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