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残端癌(宫颈残端癌)
子宫颈残端癌是怎么回事?
子宫颈残端癌的主要病因
子宫颈残端癌是指在子宫次全切除术后,残留的子宫颈部分发生的恶性肿瘤,其病因与宫颈癌类似,主要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相关,但术后因素也起到重要作用。
1.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
主要病因:约90%以上的宫颈癌病例与高危型HPV(如HPV16、HPV18)的持续感染有关。
HPV感染导致宫颈上皮细胞发生异常增生和恶性转化。
在子宫次全切除术后,残留的宫颈组织仍可能暴露于HPV感染风险。
2. 子宫次全切除术后的残留风险
手术本身可能增加风险,原因包括:
(1)不完全切除或残留宫颈组织
手术中未能完全移除所有宫颈组织,导致残留部分易受HPV感染和癌变。
术后随访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癌前病变。
(2)免疫状态变化
手术和术后恢复期可能暂时削弱免疫系统,增加HPV持续感染的风险。
3. 其他风险因素
与一般宫颈癌类似,包括:
(1)吸烟
吸烟可损害宫颈局部免疫,促进HPV感染和癌变进程。
(2)多个性伴侣或早期性行为
增加HPV暴露机会。
(3)长期口服避孕药
可能轻微增加宫颈癌风险。
(4)免疫抑制状态
如HIV感染或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降低对HPV的清除能力。
4. 预防和监测
强调术后定期宫颈筛查(如Pap涂片和HPV检测)的重要性,以早期发现和处理病变。
接种HPV疫苗可预防相关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