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金匮要略》方)
出处: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
组成:
麻黄(去节) 6g
杏仁(去皮尖,炒) 9g
薏苡仁 15g
甘草(炙) 3g
煎服法:
上四味,以水600ml,先煮麻黄至400ml,去上沫。
加入其余三味,煎取200ml,去滓。
温服100ml,每日2次(微汗为宜)。
功效与主治
功效:发汗解表,祛风除湿
主治:风湿在表,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即风湿性关节炎、肌肉疼痛伴午后发热)。
辨证要点:
身体疼痛沉重,尤以午后加重。
发热恶风,汗出不畅(表湿郁遏)。
舌苔白腻,脉浮缓或濡。
方义解析
药物 | 作用 | 配伍意义 |
---|---|---|
麻黄 | 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 开腠理,使湿从汗解 |
杏仁 | 宣肺利气,通调水道 | 助麻黄宣散,兼化湿邪 |
薏苡仁 | 健脾渗湿,舒筋缓急 | 导湿下行,治筋脉拘急 |
甘草 | 调和诸药,缓麻杏之峻 | 防发散太过伤正 |
配伍特点:
发汗与利湿并用:麻黄开表发汗,薏苡仁渗湿于下,表里分消。
轻清宣透:药性平和,适用于湿邪偏表、热象不显者。
临床应用
风湿性关节炎(初期关节肿痛、恶风无汗)。
急性荨麻疹(风寒湿型,疹色淡红伴瘙痒)。
感冒后身痛(湿邪困表,头身困重)。
加减法:
湿重:加苍术、防己。
热象明显:加连翘、黄柏。
气虚:加黄芪、白术。
现代研究
抗炎镇痛:薏苡仁含薏苡素,可抑制炎性介质释放。
调节免疫:麻黄碱能增强白细胞吞噬功能。
注意事项
禁忌:阴虚盗汗、高血压患者慎用。
服药后:宜避风保暖,忌生冷油腻。
此方体现了仲景“轻可去实”的治法思想,是治疗风湿在表的经典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