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骨髓炎(参考外科学)
创伤性骨髓炎怎样治疗?
创伤性骨髓炎的治疗方法
创伤性骨髓炎的治疗核心是 控制感染、清除坏死组织、促进骨愈合,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用综合治疗策略。早期诊断和积极干预是关键,以防止慢性化或并发症。
一、抗生素治疗(基础治疗)
1. 初始经验性抗生素
广谱抗生素:如万古霉素联合头孢类或碳青霉烯类,覆盖常见病原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
根据药敏调整:一旦获得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调整为针对性抗生素。
2. 给药方式
静脉给药:急性期通常需静脉抗生素,持续4-6周或更长。
口服序贯治疗:病情稳定后可转为口服抗生素,总疗程可能达3-6个月。
二、手术治疗(关键措施)
1. 清创术
彻底清除坏死骨和软组织:移除所有感染和失活组织,减少细菌负荷。
多次清创可能必要:对于复杂病例,需反复手术以确保感染控制。
2. 骨缺损修复
植骨术:使用自体骨、异体骨或骨替代材料填充骨缺损,促进愈合。
骨搬运技术:如Ilizarov技术,用于大段骨缺损,通过缓慢牵拉生成新骨。
3. 内固定或外固定
稳定骨折:使用钢板、螺钉或外固定器提供机械稳定性,利于愈合。
避免感染复发:在感染控制后考虑内固定,或优先使用外固定。
三、辅助治疗
1. 负压伤口 therapy (NPWT)
促进伤口愈合:通过负压吸引减少水肿、增加血流,辅助清创后伤口管理。
2. 高压氧 therapy (HBO)
增强组织氧合:可能改善缺氧环境,促进抗菌作用和愈合,但证据有限。
3. 营养支持
高蛋白饮食:确保充足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支持免疫和骨愈合。
四、康复和随访
1. 物理 therapy
功能锻炼: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和肌力训练,防止僵硬和肌肉萎缩。
2. 定期监测
影像学检查:如X线、CT或MRI,每3-6个月评估愈合和感染控制。
实验室检查:监测炎症指标(如CRP、ESR)和肝功能(因长期抗生素)。
五、预防复发
彻底治疗初始感染:确保抗生素疗程完整,避免过早停药。
管理 underlying conditions:如糖尿病、免疫缺陷,需优化控制。
避免再次创伤:保护患肢,防止重复 inju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