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性心血管病(参考内科学)
梅毒性心血管病是怎么回事?
梅毒性心血管病的病因
梅毒性心血管病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感染引起的一种晚期梅毒并发症,主要影响心血管系统。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如下:
1. 梅毒螺旋体感染
主要病因: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的梅毒感染,尤其是晚期梅毒(三期梅毒)。
梅毒螺旋体通过性接触、母婴传播或血液传播进入人体。
初期和二期梅毒若未得到有效治疗,螺旋体可潜伏多年,最终导致晚期梅毒,侵犯心血管系统。
2. 血管炎和动脉瘤形成
梅毒螺旋体侵犯主动脉及其分支,引起血管炎,导致以下病理变化:
(1)主动脉炎
螺旋体侵入主动脉壁,引发慢性炎症,破坏弹力纤维和平滑肌。
主动脉壁变薄、扩张,形成主动脉瘤(尤其是升主动脉瘤)。
(2)冠状动脉口狭窄
炎症累及冠状动脉开口,导致瘢痕形成和狭窄,引发心肌缺血。
(3)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根部扩张使主动脉瓣环扩大,瓣叶对合不良,导致反流。
3. 免疫反应
宿主对梅毒螺旋体的免疫反应可能加剧血管损伤,促进动脉瘤和瓣膜病变的发展。
4. 危险因素
未治疗的梅毒:早期梅毒未及时治疗是发展为心血管梅毒的主要原因。
男性:男性患者比女性更易发生心血管梅毒。
年龄:多见于40-55岁人群。
免疫抑制:如HIV感染,可能加速梅毒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