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Ⅰ型综合征(小儿A-T病,小儿Boder-Sedgwick综合征,小儿Louis-Bar综合)
小儿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Ⅰ型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小儿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Ⅰ型综合征(AT)的病因
小儿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Ⅰ型综合征(Ataxia-Telangiectasia, AT)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病因主要与基因突变有关。
1. 基因突变
主要病因:由ATM(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ed)基因突变引起。
ATM基因位于染色体11q22-23,编码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参与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调控和凋亡。
突变导致ATM蛋白功能丧失或缺陷,影响细胞对DNA双链断裂的响应,造成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异常。
2. 遗传方式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者需从父母双方各继承一个突变的ATM基因等位基因才会发病。
携带者(杂合子)通常无症状,但可能增加某些癌症的风险。
近亲结婚会增加子代患病概率。
3. 病理机制
ATM蛋白缺陷导致多种细胞过程紊乱:
(1)DNA修复障碍
无法有效修复DNA损伤,导致细胞基因组不稳定,促进神经元退化和癌症发生。
(2)氧化应激增加
ATM参与抗氧化防御,突变后氧化损伤累积,加剧小脑Purkinje细胞死亡,引起共济失调。
(3)免疫系统缺陷
影响淋巴细胞发育和功能,导致免疫缺陷,易发生反复感染。
(4)毛细血管异常
可能由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尤其在眼部和皮肤显现。
4.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不直接引起AT,但可能加剧症状:
辐射暴露:由于DNA修复缺陷,患者对电离辐射高度敏感,易发生DNA损伤和癌症。
感染:免疫缺陷使患者更易受病原体侵袭,加重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