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
药食同源,通过日常饮食调理身体
本周推荐:葱姜盐酒
三蛇酒
三蛇酒是一种以三种蛇类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强筋健骨等功效,适用于风湿痹痛、关节疼痛、筋骨无力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三蛇酒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乌梢蛇(干) | 50g | 祛风通络、止痛 |
白花蛇(干) | 50g | 祛风除湿、活血 |
蝮蛇(干) | 50g | 强筋健骨、止痛 |
白酒(50°以上) | 20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冰糖(可选) | 100g | 调和口感、润肺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风湿重:加威灵仙20g、羌活15g。
筋骨无力:加杜仲20g、牛膝15g。
疼痛剧烈:加乳香10g、没药10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将三种蛇干洗净,晒干或低温烘干(鲜品需处理干净后阴干)。
蛇干可切段或整条使用,以增强药效。
步骤2:浸泡药酒
将蛇干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30~60天。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7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蛇类药材需确保来源安全,无污染。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祛风除湿:缓解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通络止痛:改善神经痛、坐骨神经痛。
强筋健骨:用于骨质疏松、腰膝酸软。
活血化瘀:辅助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2. 适用人群
风寒湿痹、关节疼痛者。
中老年人筋骨退化者。
体力劳动者或运动员。
3. 禁忌人群
孕妇、阴虚火旺者(易上火)。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湿热痹症(红肿热痛)不宜使用。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10~20ml,每日1次(晚饭后温服)。
风湿疼痛发作期:每次20~30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外用法:药酒涂抹患处后按摩,用于局部疼痛。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1个月后停1周,避免酒精蓄积。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蛇类含蛋白质、氨基酸、酶类,具有抗炎、镇痛作用。
白酒能扩张血管,增强药效渗透。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调理慢性关节炎(配伍其他活血药材)。
研究发现其对改善微循环有一定效果(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蛇干煮汤或入药膳(功效较弱)。
白花蛇酒
白花蛇酒是一种以白花蛇(银环蛇)干品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祛风通络、活血止痛、解毒散结等功效,适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偏瘫、皮肤顽癣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白花蛇酒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白花蛇干(去头尾) | 1~2条(约10~20g) | 祛风通络、止痛解毒 |
白酒(50°以上) | 10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冰糖(可选) | 50~100g | 调和口感、润肺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风湿重:加威灵仙20g、羌活15g。
中风后遗症:加地龙10g、当归15g。
皮肤疾病:加苦参15g、白鲜皮10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白花蛇干需洗净,去除头尾(因头部有毒),切段或整条使用。
确保蛇干干燥无霉变,以保持药效。
步骤2:浸泡药酒
将处理好的白花蛇干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中。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30~60天(时间越长,药效越佳)。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3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蛇干需来源可靠,避免使用有毒或污染品。
制作过程中注意卫生,防止细菌污染。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祛风通络:缓解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疼痛。
活血化瘀:改善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肢体麻木。
解毒散结:用于皮肤顽癣、疮疡肿毒。
止痛镇静:辅助治疗神经痛、抽搐。
2. 适用人群
风寒湿痹、关节疼痛者。
中风恢复期、肢体功能障碍者。
慢性皮肤病患者,如牛皮癣、湿疹。
3. 禁忌人群
孕妇、哺乳期妇女(蛇类药性较强,易影响胎儿或婴儿)。
阴虚火旺、血热者(易加重内热)。
酒精过敏或肝肾功能不全者。
急性感染或发热患者不宜使用。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5~10ml,每日1次(饭后温服,以减少刺激)。
疾病治疗期:每次10~15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外用法:药酒涂抹患处,用于皮肤疾病或局部疼痛,每日2~3次。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2~4周后停1周,避免药物蓄积和酒精依赖。
长期使用需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白花蛇含蛋白质、酶类及生物碱,具有抗炎、镇痛、抗凝血作用。
白酒作为溶剂,能有效提取蛇类活性成分,增强生物利用度。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配伍其他祛风湿药)。
研究显示其对神经系统疾病有潜在益处,但需谨慎使用。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白花蛇煮汤或入丸散,但药酒形式更易吸收。
注意:白花蛇为保护动物,使用时需确保合法来源,或使用人工养殖替代品。
黑豆浸酒
黑豆浸酒是一种以黑豆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补肾益精、活血化瘀、乌发养颜等功效,适用于肾虚腰痛、脱发白发、血瘀痛经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黑豆浸酒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黑豆(干) | 200~300g | 补肾滋阴、活血利水 |
白酒(50°以上) | 10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冰糖(可选) | 50~100g | 调和口感、润肺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肾虚重:加枸杞子30g、杜仲20g。
血瘀明显:加红花10g、当归15g。
脱发白发:加何首乌20g、桑葚30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黑豆洗净,晾干或低温炒香(增强温补之性)。
步骤2:浸泡药酒
将处理好的黑豆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20~30天。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3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湿热体质者慎加糖。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补肾益精:改善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耳鸣。
活血化瘀:缓解痛经、跌打损伤。
乌发养颜:辅助治疗脱发、白发、皮肤干燥。
利水消肿:用于轻度水肿、小便不利。
2. 适用人群
肾虚体弱、中老年人。
血瘀体质、女性痛经者。
脱发、白发、皮肤问题者。
3. 禁忌人群
孕妇、阴虚火旺者(易上火)。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湿热内盛者不宜使用。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次(晚饭后温服)。
肾虚或血瘀症状明显:每次15~20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外用法:药酒涂抹头皮或患处按摩,用于脱发或瘀伤。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1个月后停1周,避免酒精蓄积。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黑豆含异黄酮、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
白酒能扩张血管,增强药效吸收。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调理更年期症状(配伍当归、白芍)。
研究发现其对改善血液循环和皮肤健康有益。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黑豆煮水或熬粥(功效较弱)。
定风酒
定风酒是一种以天麻、防风、钩藤等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平肝熄风、祛风止痛、安神定惊等功效,适用于肝风内动、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定风酒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天麻(干) | 30g | 平肝熄风、通络止痛 |
防风(干) | 20g |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 |
钩藤(干) | 20g | 清热平肝、熄风止痉 |
白酒(50°以上) | 10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冰糖(可选) | 50g | 调和口感、润肺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头晕严重:加菊花15g、夏枯草15g。
肢体麻木:加当归15g、川芎10g。
失眠焦虑:加酸枣仁20g、远志10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天麻、防风、钩藤等药材洗净,晒干或低温烘干。
将药材切碎或捣碎,以增加浸泡面积。
步骤2:浸泡药酒
将所有药材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中。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20~30天。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3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药材需干燥,防止霉变。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平肝熄风:缓解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
祛风止痛:改善风湿痹痛、关节疼痛。
安神定惊:辅助治疗焦虑、失眠、惊厥。
通络活血:用于中风后遗症、肢体麻木。
2. 适用人群
肝风内动、高血压引起的头晕目眩者。
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患者。
情绪不稳、睡眠障碍者。
3. 禁忌人群
孕妇、阴虚火旺者(易上火)。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实热证(如高热、便秘)不宜使用。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次(晚饭后温服)。
症状发作期:每次15~20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外用法:药酒涂抹太阳穴或患处,用于头痛或局部疼痛。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1个月后停1周,避免酒精蓄积。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天麻含天麻素,具有镇静、抗惊厥作用。
防风含挥发油,能抗炎、镇痛。
白酒促进药物吸收,增强疗效。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调理高血压、偏头痛(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研究表明,定风酒成分对神经系统有保护作用。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药材煎汤代茶(功效类似但较弱)。
独活黑豆酒
独活黑豆酒是一种以独活、黑豆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补益肝肾等功效,适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独活黑豆酒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独活(干) | 30~50g |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
黑豆(干) | 100~150g | 补益肝肾、活血利水 |
白酒(50°以上) | 10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冰糖(可选) | 50~100g | 调和口感、润肺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风湿重:加威灵仙20g、羌活15g。
肾虚明显:加杜仲20g、枸杞子30g。
血瘀疼痛:加红花10g、当归15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独活洗净,切片或捣碎(增强药效释放)。
黑豆洗净,晾干或微炒香(提升温补作用)。
步骤2:浸泡药酒
将独活和黑豆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中,加入白酒。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20~30天。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3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湿热体质者慎加糖。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祛风除湿:缓解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肿胀。
活血通络:改善血液循环,用于跌打损伤、陈旧性瘀血。
补益肝肾:强健筋骨,治疗腰膝酸软、骨质疏松。
安神定痛:辅助缓解神经性疼痛和轻度失眠。
2. 适用人群
风寒湿痹、关节疼痛者。
中老年人肾虚腰腿无力者。
长期劳损或运动后恢复期人群。
3. 禁忌人群
孕妇、阴虚火旺者(易上火)。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湿热痹症(红肿热痛)不宜使用。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次(晚饭后温服)。
风湿疼痛发作期:每次15~20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外用法:药酒涂抹患处后按摩,用于局部疼痛和瘀伤。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1个月后停1周,避免酒精蓄积。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独活含挥发油、香豆素类,具有抗炎、镇痛作用。
黑豆富含异黄酮、蛋白质,能补肝肾、抗氧化。
白酒促进药物成分溶出,增强吸收。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治疗骨质疏松症(配伍钙剂)。
研究发现其对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有一定效果。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独活黑豆煮汤代茶(功效较弱)。
牵正独活酒
牵正独活酒是一种以牵正散和独活为主要成分的传统药酒,具有祛风散寒、活血通络、止痛舒筋等功效,适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面瘫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牵正独活酒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独活 | 30g |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
白附子(制) | 15g | 祛风化痰、通络止痛 |
全蝎 | 10g | 息风镇痉、通络止痛 |
僵蚕 | 15g | 祛风定惊、化痰散结 |
白酒(50°以上) | 10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冰糖(可选) | 50g | 调和口感、润肺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风寒重:加羌活20g、防风15g。
疼痛剧烈:加川芎15g、延胡索10g。
气血不足:加当归20g、黄芪30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所有药材洗净,晒干或低温烘干(鲜品需阴干)。
白附子需炮制以减毒,可用姜汁或甘草水浸泡后干燥。
步骤2:浸泡药酒
将处理好的药材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中。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20~30天。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3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白附子有毒,必须炮制后使用,孕妇禁用。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祛风散寒:缓解风寒湿痹、关节冷痛、肌肉酸痛。
活血通络:改善血瘀引起的疼痛、麻木。
息风止痉:辅助治疗面瘫、中风后遗症。
舒筋活络:用于跌打损伤、慢性劳损。
2. 适用人群
风寒湿邪侵袭导致的关节疼痛、僵硬者。
面神经麻痹(面瘫)患者。
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肢体麻木者。
3. 禁忌人群
孕妇、阴虚火旺者(易上火)。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热痹症(红肿热痛)不宜使用。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次(晚饭后温服)。
疼痛发作期:每次15~20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外用法:药酒涂抹患处后按摩,用于局部疼痛。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1个月后停1周,避免酒精蓄积。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独活含挥发油、香豆素,具有抗炎、镇痛作用。
白附子、全蝎、僵蚕能祛风通络,常用于神经系统疾病。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瘫(配伍针灸效果更佳)。
研究发现其对类风湿关节炎有缓解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药材煎汤内服(功效类似但较弱)。
食疗分类
按功效和适用人群查找食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