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
药食同源,通过日常饮食调理身体
本周推荐:葱姜盐酒
薏苡仁酒
薏苡仁酒是一种以薏苡仁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健脾利湿、清热排脓、舒筋活络等功效,适用于湿邪困脾、水肿、风湿痹痛、皮肤湿疹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薏苡仁酒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薏苡仁(炒) | 100~150g | 健脾利湿、清热排脓 |
白酒(50°以上) | 10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冰糖(可选) | 50~100g | 调和口感、润肺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湿气重:加茯苓20g、白术15g。
风湿疼痛:加独活15g、防风10g。
皮肤问题:加白鲜皮15g、地肤子10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薏苡仁洗净,晒干或低温炒香(增强健脾功效)。
步骤2:浸泡药酒
将炒香的薏苡仁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20~30天。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3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脾胃虚寒者慎用生薏苡仁,宜用炒薏苡仁。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健脾利湿:改善脾虚湿盛、食欲不振、水肿。
清热排脓:辅助治疗肺痈、肠痈等化脓性疾病。
舒筋活络:缓解风湿性关节炎、肌肉酸痛。
美容养颜:用于皮肤粗糙、湿疹、痤疮。
2. 适用人群
湿气重、水肿、肥胖者。
风湿痹痛、关节不适者。
皮肤问题如湿疹、痤疮患者。
3. 禁忌人群
孕妇、阴虚津亏者(易伤阴液)。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实热证明显者不宜单独使用。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次(饭后温服)。
湿气重或风湿发作期:每次15~20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外用法:药酒涂抹患处,用于皮肤湿疹或肌肉疼痛。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1个月后停1周,避免酒精蓄积。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薏苡仁含薏苡仁酯、多糖类,具有抗炎、利尿、免疫调节作用。
白酒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薏苡仁的利湿效果。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减肥和调理代谢综合征(配伍山楂、荷叶)。
研究发现其对癌症辅助治疗有潜在益处(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薏苡仁煮粥或泡茶(功效类似但较弱)。
地黄大豆牛蒡酒
地黄大豆牛蒡酒是一种以地黄、大豆、牛蒡根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滋阴补肾、强筋健骨、清热解毒等功效,适用于肾虚腰痛、骨质疏松、热毒疮疡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地黄大豆牛蒡酒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地黄(干) | 50~100g | 滋阴补肾、养血 |
大豆(炒香) | 100~150g | 补脾益气、强筋骨 |
牛蒡根(干) | 30~50g | 清热解毒、消肿 |
白酒(50°以上) | 10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冰糖(可选) | 50~100g | 调和口感、润肺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肾虚严重:加枸杞子20g、山茱萸15g。
热毒炽盛:加金银花20g、连翘15g。
气血不足:加当归15g、黄芪20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地黄洗净,切片或捣碎;大豆炒香后冷却;牛蒡根洗净,切片或捣碎(所有原料需干燥处理)。
若用鲜品,需阴干或低温烘干至水分减少。
步骤2:浸泡药酒
将处理好的地黄、大豆、牛蒡根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中。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20~30天。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3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湿热体质者慎加糖。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滋阴补肾:改善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耳鸣、脱发。
强筋健骨:辅助治疗骨质疏松、骨折恢复期。
清热解毒:缓解热毒疮疡、咽喉肿痛、皮肤炎症。
养血安神:用于血虚失眠、心悸不安。
2. 适用人群
肾虚体弱、中老年人。
骨质疏松或骨骼疾病患者。
热毒内盛、易生疮疡者。
3. 禁忌人群
孕妇、脾胃虚寒者(易导致腹泻)。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实热证(如高热、便秘)不宜使用。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次(晚饭后温服)。
肾虚症状明显:每次15~20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外用法:药酒涂抹患处,用于疮疡肿毒(需稀释)。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1个月后停1周,避免酒精蓄积。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地黄含地黄苷、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衰老作用。
大豆富含异黄酮、蛋白质,能增强骨骼密度。
牛蒡根含牛蒡子苷、菊糖,具有抗菌、抗炎功效。
白酒促进成分溶出,提高生物利用度。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调理更年期综合征(配伍女贞子、旱莲草)。
研究发现其对改善骨密度有积极作用(需结合饮食和运动)。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地黄、大豆、牛蒡根煮水代茶(功效较弱,需长期服用)。
独活乌豆酒
独活乌豆酒是一种以独活和乌豆(黑豆)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补肾强筋等功效,适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跌打损伤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独活乌豆酒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独活(干) | 30~50g | 祛风除湿、止痛 |
乌豆(黑豆,干) | 100~150g | 补肾活血、利水消肿 |
白酒(50°以上) | 10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冰糖(可选) | 50~100g | 调和口感、润肺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风湿重:加威灵仙20g、羌活15g。
肾虚明显:加枸杞子30g、杜仲20g。
瘀血疼痛:加红花10g、当归15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独活洗净,切片或捣碎(增强药效释放)。
乌豆洗净,晾干或微炒香(提高温补作用)。
步骤2:浸泡药酒
将处理好的独活和乌豆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中。
加入白酒,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20~30天。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3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乌豆需确保干燥,防止霉变。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祛风除湿:缓解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僵硬。
活血通络:改善血液循环,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补肾强筋:增强腰膝力量,治疗肾虚所致的腰酸腿软。
利水消肿:辅助消除水肿,尤其适用于下肢水肿。
2. 适用人群
风寒湿痹、关节疼痛者。
肾虚腰膝无力、老年人骨质疏松者。
运动损伤或劳损导致的肌肉酸痛者。
3. 禁忌人群
孕妇、阴虚火旺者(易上火)。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湿热痹症(红肿热痛)不宜使用。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次(晚饭后温服)。
症状明显期:每次15~20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外用法:药酒涂抹患处后按摩,用于局部疼痛或肿胀。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1个月后停1周,避免酒精蓄积。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独活含挥发油、香豆素类,具有抗炎、镇痛作用。
乌豆富含蛋白质、异黄酮,能补肾活血、抗氧化。
白酒促进成分溶解和吸收,增强疗效。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治疗骨质疏松和更年期症状(配伍钙剂或雌激素替代疗法)。
研究表明,独活乌豆酒对改善微循环有一定效果。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独活和乌豆煮水代茶(功效较弱,需长期服用)。
姜黄白花蛇酒
姜黄白花蛇酒是一种以姜黄和白花蛇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痛消肿等功效,适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肿痛、跌打损伤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姜黄白花蛇酒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姜黄(干) | 50~100g | 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
白花蛇(干,去内脏) | 1~2条(约10~20g) | 祛风通络、定惊止痛 |
白酒(50°以上) | 10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冰糖(可选) | 50~100g | 调和口感、润肺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风湿重:加威灵仙20g、羌活15g。
疼痛剧烈:加乳香10g、没药10g。
气血虚弱:加当归15g、黄芪20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姜黄洗净,切片或捣碎,以增强药效。
白花蛇需处理干净(去除内脏和头部),晒干或低温烘干,然后切段或研末。
步骤2:浸泡药酒
将处理好的姜黄和白花蛇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中。
加入白酒,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30~60天(时间越长,药效越佳)。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3~5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白花蛇有毒,需确保处理得当,孕妇和过敏体质者慎用。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祛风除湿:缓解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和肿胀。
活血通络:改善气血不畅、经络阻塞导致的麻木和疼痛。
止痛消肿:用于跌打损伤、扭伤后的局部肿痛。
定惊安神:辅助治疗惊风、抽搐等症状(白花蛇的功效)。
2. 适用人群
风寒湿痹、关节疼痛者。
慢性劳损或运动损伤者。
需要通络止痛的中老年人。
3. 禁忌人群
孕妇、哺乳期妇女(白花蛇有毒性)。
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易加重症状)。
酒精过敏或肝肾功能不全者。
儿童和体质虚弱者慎用。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5~10ml,每日1~2次(饭后温服)。
症状发作期:每次10~15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但需根据体质调整,避免过量。
外用法:药酒涂抹患处,轻轻按摩,用于局部肿痛(避免破损皮肤)。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2~4周后停用1周,观察身体反应,必要时咨询中医师。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姜黄含姜黄素,具有抗炎、抗氧化和镇痛作用。
白花蛇含蛇毒蛋白(处理后可降低毒性),能祛风通络,但需谨慎使用。
白酒作为溶剂,促进有效成分提取和吸收。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治疗慢性疼痛性疾病,如骨关节炎。
研究显示,姜黄素对炎症有抑制作用,但白花蛇的使用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姜黄和白花蛇煮水代茶(功效较弱,且需注意安全)。
或选择其他祛风湿药酒,如独活寄生酒,避免使用有毒成分。
风湿骨痛酒
风湿骨痛酒是一种以多种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痛消肿等功效,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腰腿疼痛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风湿骨痛酒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独活 | 30g | 祛风除湿、止痛 |
羌活 | 30g | 解表散寒、祛风湿 |
威灵仙 | 30g | 通络止痛、软化骨刺 |
当归 | 20g | 活血补血、调经止痛 |
红花 | 15g |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
白酒(50°以上) | 10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冰糖(可选) | 50~100g | 调和口感、润肺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寒湿重:加附子10g、肉桂10g。
瘀血明显:加三七10g、乳香10g。
气血虚弱:加黄芪30g、党参20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将所有药材洗净,晒干或低温烘干,确保无水分。
将药材切碎或捣碎,以增加浸泡面积,提高药效提取。
步骤2:浸泡药酒
将处理好的药材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中。
密封后置于阴凉干燥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30~45天。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3天后即可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影响药效。
浸泡时间越长,药效越好,但需定期检查密封性。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祛风除湿:缓解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肿胀。
活血通络:改善血液循环,减轻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
止痛消肿:用于跌打损伤、肌肉劳损、慢性疼痛。
温经散寒:辅助治疗寒湿型痹症,如畏寒肢冷、关节僵硬。
2. 适用人群
风湿骨痛、关节炎症患者。
中老年人因退行性病变引起的腰腿痛。
体力劳动者或运动员易发肌肉骨骼损伤者。
3. 禁忌人群
孕妇、哺乳期妇女(酒精和药物可能影响胎儿或婴儿)。
阴虚火旺、实热证患者(如发热、口干、便秘)。
酒精过敏、肝肾功能不全者。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2次(饭后温服,以减少胃部刺激)。
疼痛发作期:每次15~20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连续服用不超过2周。
外用法:取适量药酒涂抹患处,轻轻按摩至吸收,每日2~3次,用于局部肿痛。
疗程建议
内服:连续服用1个月后停用1周,观察效果,必要时继续服用。
外用:可长期使用,但皮肤破损处禁用。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独活、羌活等含有挥发油和生物碱,具有抗炎、镇痛作用。
当归、红花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废物排出。
白酒作为溶剂,增强药物渗透和吸收。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治疗骨质疏松、坐骨神经痛等现代常见病。
结合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可增强疗效。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药材煎汤服用,但药效较弱。
可制成药膏或贴剂外用,避免内服酒精。
白花蛇煮酒
白花蛇煮酒是一种以白花蛇(银环蛇)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祛风通络、活血止痛、解毒消肿等功效,适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偏瘫、皮肤疮疡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白花蛇煮酒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白花蛇(干品) | 1条(约10~15g) | 祛风通络、止痛解毒 |
白酒(50°以上) | 5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冰糖(可选) | 30~50g | 调和口感、润肺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风湿重:加威灵仙15g、羌活10g。
中风后遗症:加地龙10g、当归15g。
皮肤疮毒:加金银花20g、连翘15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白花蛇需为干品,洗净后切段或研成粉末(以增强药效)。
若使用鲜品,必须经过专业炮制以去除毒性。
步骤2:煮制药酒
将白花蛇与白酒一同放入非金属容器(如陶瓷或玻璃罐)。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浸泡 7~14天,每日摇晃一次。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再静置 3~5天 后即可饮用。
注意事项
白花蛇有毒,必须使用炮制过的干品,避免生用。
孕妇、儿童及过敏体质者禁用。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祛风通络:缓解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僵硬。
活血止痛:改善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解毒消肿:辅助治疗皮肤疮疡、毒蛇咬伤(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舒筋活络:用于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的康复。
2. 适用人群
风寒湿痹、关节疼痛者。
中风恢复期患者。
皮肤有慢性疮毒者。
3. 禁忌人群
孕妇、哺乳期妇女。
阴虚火旺、高血压患者。
对酒精或蛇类过敏者。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5~10ml,每日1次(饭后温服)。
疾病治疗期:每次10~15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外用法:药酒涂抹患处,用于皮肤疮疡或扭伤,每日2~3次。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2~4周后停用1周,避免药物积累和副作用。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白花蛇含蛇毒蛋白、氨基酸等成分,具有抗炎、镇痛和免疫调节作用。
白酒作为溶剂,能提取有效成分并增强生物利用度。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需进一步研究)。
注意监控肝肾功能,长期使用可能有一定毒性。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白花蛇研末吞服或入汤剂,但剂量需严格控制。
食疗分类
按功效和适用人群查找食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