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阴润燥

栝楼牡蛎散

栝楼根 牡蛎(熬)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分类:滋阴润燥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五汁饮

100克,荸荠100克,100克,麦门冬500克,鲜芦根100克。

【制法】

将上述五物分别绞碎如泥,用布拧汁或榨挤汁。麦门冬及芦根不易挤汁,可在绞碎后加等量凉开水,浸润30分钟后再挤汁。将五汁混合均匀后即可饮用。

分类:滋阴润燥 来源:《温病条辨》卷一。

增液麻仁汤

玄参15克,麦冬15克,生地15克,厚朴10克,大黄6-10克,杏仁10克,白芍10-15克,枳实10克,黑芝麻15-30克。

分类:滋阴润燥 来源:吕敬江方

麦门冬汤

麦门冬60克 半夏9克 人参6克 甘草4克 粳米6克 大枣12枚   

分类:滋阴润燥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增液润燥汤

生地20克,元参20克,麦冬10克,乌梅15克,沙参15克,五味子12克,当归12克,知母15克,天冬12克,地骨皮15克,白芍15克,玉竹20克,党参10克,甘草3克。

分类:滋阴润燥 来源:李纪源方

泽肤膏

牛骨髓酥油各等分

【制法】

上药二味,合炼一处,以净瓷器贮之。

分类:滋阴润燥 来源:《证治准绳·类方》卷八

增液汤

分类:滋阴润燥 来源:未知

百合鸡子汤

百合7枚(擘) 鸡子黄(即蛋黄)1枚

分类:滋阴润燥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两地汤

生地30克(酒炒) 元参30克 白芍药15克(酒炒) 麦冬肉15克 地骨皮9克 阿胶9克

分类:滋阴润燥 来源:《傅青主女科》卷上

铁笛丸

麦冬150g,玄参150g,瓜蒌皮150g,诃子肉150g,青果60g,凤凰衣15g,桔梗300g,浙贝母300g,茯苓150g,甘草300g。

【性状】

本品为褐色的大蜜丸;味甘、苦、酸。

分类:滋阴润燥 来源:未知

百合固金汤

百合12g 熟地 生地 当归身各9g 白芍6g 甘草3g 桔梗6g 玄参3g 贝母6g 麦冬9g

【方歌】

百合固金二地黄,麦冬玄参桔甘藏,贝母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分类:滋阴润燥 来源:未知

琼玉膏

人参750克 生地黄8千克 白茯苓1.5千克 蜂蜜5千克

【制法】

上药人参茯苓为细末,蜜用生绢滤过,地黄取自然汁,捣时不用铁器,取汁尽,去滓,用药一处,拌和匀,入银、石器或好瓷器内封闭留用,如器物小,分二处盛,用净纸二三十重封闭,入汤内,以桑木柴火煮六日,如连夜火,即三日夜,取出,用蜡纸数重包瓶口,入井口,去火毒,一伏时取出,再入旧汤内,煮一日,出水气,取出。

分类:滋阴润燥 来源:未知

养阴清肺汤

生地2钱,麦冬1钱2分,生甘草5分,玄参1钱半,贝母8分(去心),丹皮8分,薄荷5分,炒白芍8分。   

分类:滋阴润燥 来源:《重楼玉钥》卷上方

益胃汤

北沙参9克 麦冬15克 冰糖3克 细生地15克 玉竹4.5克(炒香)

分类:滋阴润燥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

玉液汤

分类:滋阴润燥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