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问病网 > 科普文章 > 正文

什么是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它是如何发生的?

发布时间:2025-06-29 02:19:18

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定义与发生机制

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是一种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全身微血管内广泛血栓形成,同时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导致出血和血栓并存的病理状态。在产科中,DIC通常由妊娠并发症引发,如胎盘早剥、羊水栓塞、重度子痫前期等。


产科DIC是如何发生的?

产科DIC的发生主要与凝血系统的异常激活纤溶系统的失衡有关,具体机制如下:

1. 触发因素

  • 胎盘早剥:剥离的胎盘释放组织因子(TF)进入母体血液循环,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

  • 羊水栓塞:羊水中的促凝物质直接激活凝血系统。

  • 重度子痫前期/HELLP综合征:血管内皮损伤导致凝血系统激活。

  • 感染性流产或产褥感染:细菌内毒素激活凝血系统。

2. 病理生理过程

  • 广泛微血栓形成:凝血系统过度激活,导致全身微血管内纤维蛋白沉积。

  • 凝血因子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被消耗,导致出血倾向。

  • 纤溶系统激活:继发性纤溶亢进,进一步加重出血。


产科DIC的典型症状

  • 出血:阴道出血、针眼渗血、皮下瘀斑等。

  • 休克: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尿量减少。

  • 多器官功能障碍:如急性肾衰竭、呼吸衰竭等。


诊断方法

  1. 实验室检查: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原降低、D-二聚体升高、PT/APTT延长。

  2. 临床表现:结合出血、休克等症状。

  3. 病因分析:明确是否存在胎盘早剥、羊水栓塞等诱因。


治疗原则

治疗目标具体措施
去除病因尽快终止妊娠(如剖宫产)、控制感染等。
补充凝血因子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血小板等。
抗凝治疗在早期高凝状态时使用肝素(谨慎)。
支持治疗纠正休克、维持器官功能。

如何预防产科DIC?

  • 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妊娠并发症。

  • 避免高危因素:如控制血压、预防感染等。

  • 紧急处理:一旦出现DIC征兆,立即就医。

关键点

  • 产科DIC起病急骤,病情凶险,需及时识别和处理!

  • 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

若有疑似症状,尽早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推荐阅读

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如何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

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部分病例还需进一步鉴别病因。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步骤和检查方法:临床诊断(初步判断)典型症状多个关节僵硬:出生时即存在。肌肉萎缩:受累肢体肌肉发育不良。体格检查视诊:观察关节位...[详细]
2025-06-29 07:08:03

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治疗后如何护理?多久能恢复正常生活?

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治疗后的护理与恢复指南急性期护理(治疗后1-2周)• 伤口护理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每日消毒换药。观察有无渗液、红肿等感染迹象。• 疼痛管理按医嘱服用止痛药。使用冰敷缓解局部疼痛。• 功能训练早期开始被动关节活动。逐步...[详细]
2025-06-29 07:08:02

什么是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它是如何发生的?

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的定义与发生机制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Arthrogryposis Multiplex Congenita, AMC) 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出生时即存在的多个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这种病症是由于胎儿在子宫...[详细]
2025-06-29 07:08:01

先天性外展性髋挛缩如何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

先天性外展性髋挛缩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部分复杂病例还需进一步鉴别病因。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步骤和检查方法:临床诊断(初步判断)典型症状髋关节外展位:患儿站立或行走时,髋关节明显外展,难以并拢双腿。步态异常:行走时呈“鸭...[详细]
2025-06-29 07:06:17

先天性外展性髋挛缩治疗后如何护理?多久能恢复正常生活?

先天性外展性髋挛缩治疗后的护理与恢复指南急性期护理(治疗后1-2周)• 伤口护理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每日消毒换药。观察有无渗液、红肿等感染迹象。• 疼痛管理按医嘱服用止痛药(如布洛芬)。可尝试冰敷缓解局部疼痛。• 活动限制避免剧烈运动或负...[详细]
2025-06-29 07:06:16
医院推荐更多
相关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