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憩室病(参考内科学)
结肠憩室病如何鉴别诊断?
结肠憩室病的诊断方法
结肠憩室病的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进行 结肠镜检查。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临床表现
1. 无症状憩室病
多数患者无症状,仅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发现。
2. 有症状憩室病
腹痛:左下腹多见,呈持续性或阵发性。
腹胀:可能伴有排便习惯改变。
便血:少数患者可出现鲜红色或暗红色血便。
发热:合并感染时可能出现。
二、影像学检查
1. 腹部CT
典型表现:结肠壁增厚,憩室可见为突出的小囊状结构。
优点:无创、快速,可评估并发症(如穿孔、脓肿)。
2. 钡剂灌肠
典型表现:憩室表现为结肠壁上的小囊状突出。
缺点:已较少使用,被CT取代。
三、结肠镜检查
1. 适用情况
怀疑憩室病合并出血或肿瘤时。
需要排除其他结肠疾病(如结肠癌、炎症性肠病)。
2. 检查表现
憩室表现为结肠壁上的小凹陷,周围黏膜正常。
四、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合并感染时可能出现。
2. 粪便潜血试验
阳性可能提示憩室出血。
五、诊断流程总结
病史采集:了解症状、饮食习惯、家族史等。
体格检查:腹部触诊,评估压痛、反跳痛等。
影像学检查:首选腹部CT。
结肠镜检查:必要时进行,以排除其他疾病。
关键点
🔹 无症状憩室病 通常无需治疗,但需定期随访。
🔹 有症状憩室病 需根据症状严重程度选择治疗方式。
🔹 合并感染或出血 时需及时就医,避免并发症。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应 定期进行结肠检查,早期发现憩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