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怎样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治疗目标是 预防血栓扩展、避免肺栓塞(PE)、减少血栓后综合征(PTS)的风险。治疗方法包括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机械治疗和手术治疗。
一、抗凝治疗(核心治疗)
1. 初始抗凝治疗
低分子肝素(LMWH):如依诺肝素、达肝素,皮下注射,通常用于住院患者或门诊患者的初始治疗。
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s):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可用于部分患者的初始治疗。
2. 长期抗凝治疗
维生素K拮抗剂(VKA):如华法林,需定期监测INR,目标INR 2-3。
DOACs: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无需常规监测,适用于多数患者。
二、溶栓治疗
适用于 严重症状或肢体缺血风险高的患者,需在专业医疗中心进行。
系统性溶栓: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如阿替普酶)。
导管导向溶栓(CDT):通过导管直接将溶栓药物注入血栓。
三、机械治疗
下腔静脉滤器(IVCF):适用于有抗凝禁忌或抗凝期间仍发生PE的患者。
机械血栓清除:通过导管或手术清除血栓。
四、手术治疗
适用于 严重肢体缺血或抗凝治疗失败的患者。
静脉血栓切除术:手术清除血栓。
五、辅助治疗
加压治疗:使用弹力袜减少PTS风险。
活动:鼓励患者在抗凝治疗后尽早活动。
六、预防复发
长期抗凝:对于高风险患者,可能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抗凝。
生活方式调整:如戒烟、控制体重、定期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