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遗尿食疗是一种以温补脾肾、固涩止遗为主要原则的传统食疗方法,适用于小儿肾气不足、脾虚失摄导致的遗尿症。
一、配方
1. 经典食疗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山药 | 30g | 补脾益肾、固精止遗 |
芡实 | 20g | 健脾止泻、固肾涩精 |
莲子 | 20g | 养心安神、补脾止泻 |
粳米 | 50g | 健脾和胃、提供能量 |
水 | 适量 | 作为煮粥介质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肾阳虚明显:加肉桂粉2g(温肾助阳)。
脾虚湿盛:加茯苓10g(健脾利湿)。
心神不宁:加酸枣仁10g(安神助眠)。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将山药、芡实、莲子洗净,浸泡30分钟以软化。
粳米淘洗干净备用。
步骤2:煮制食疗粥
将所有食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约500ml)。
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煮40-60分钟,直至粥稠软烂。
可根据口味加入少量红糖或冰糖调味(可选)。
注意事项
使用陶瓷或玻璃锅具,避免金属影响药性。
确保食材新鲜,避免使用变质材料。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温补脾肾:增强脾肾功能,改善遗尿症状。
固涩止遗:减少夜间尿床频率。
安神助眠:缓解小儿焦虑,促进深度睡眠。
2. 适用人群
3岁以上小儿,诊断为脾肾两虚型遗尿。
无其他严重泌尿系统疾病者。
3. 禁忌人群
湿热下注或实热证的小儿(如尿黄、便秘)。
对食材过敏的儿童。
急性感染期或发热患儿。
四、服用方法
日常服用:每次一小碗(约100-150ml),每日1-2次,早晚温服。
疗程:连续服用2-4周,观察效果,必要时可延长。
配合措施:睡前减少饮水,建立规律排尿习惯。
注意事项
避免过量,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如果无效或加重,应咨询医生。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山药和芡实富含淀粉和微量元素,能补益脾肾,现代研究显示其有调节膀胱功能的作用。
莲子中的生物碱有助于镇静安神,减少夜间觉醒。
现代应用:
可作为辅助治疗,结合行为疗法(如膀胱训练)效果更佳。
适用于轻度至中度遗尿,严重病例需医疗干预。
替代方案:
不善食粥者,可用山药粉冲服或制成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