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蔹、白术、白牵牛、白附子、白芷、白芍药、白僵蚕。
【功能】
养血柔肝, 缓中消炎。用于面肤黯斑,青春痘。
白芍1两(醋炒),甘草3钱。
白芍(酒炒)30克 香附(酒炒)9克 当归(酒洗)15克 白术(土炒)15克 丹皮(酒洗)9克 茯苓(去皮)9克 花粉6克
炒白术90克 白芍(炒)60克 陈皮(炒)45克 防风60克
【方歌】
痛泻要方陈皮芍,防风白术煎九煎。补泻并用理肝脾,若非食伤医便错。
【功效】
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当归9克 芍药18克 茯苓12克 白术12克 泽泻12克 川芎9克
【制法】
上六味,杵为散。
甘草(炙微赤)15克 当归(去苗,锉,微炒) 茯苓(去皮,白者)芍药(白)白术 柴胡(去苗)各30克
上为粗末。
当归 芍药 茯苓 白术(炒) 柴胡各3克 牡丹皮 山栀(炒) 甘草(炙)各1.5克
柴胡、白芍、归身、白术、茯苓、甘草、熟地。
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陈皮15克,清半夏10克,羌活10克,桂枝10克,白芥子10克,附片10克,秦艽10克,茯苓10克,以白酒作引。
芍药12克 甘草12克
枳实(烧令黑,勿大过) 芍药各等分
柴胡 陈皮各6g 香附 川芎 枳壳 芍药各5g 炙甘草3g
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皆能除。
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各等分
上四味,捣筛为细末。
食疗养生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季节变化选择合适的食疗方,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