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
药食同源,通过日常饮食调理身体
本周推荐:葱姜盐酒
天麻首乌酒
天麻首乌酒是一种以天麻、何首乌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滋补肝肾、平肝息风、乌发强筋等功效,适用于头晕目眩、须发早白、腰膝酸软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天麻首乌酒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天麻(干) | 30~50g | 平肝息风、通络止痛 |
何首乌(制) | 50~100g | 滋补肝肾、乌发强筋 |
白酒(50°以上) | 10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冰糖(可选) | 50~100g | 调和口感、润肺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肝肾阴虚重:加枸杞子30g、熟地黄20g。
风动眩晕:加钩藤15g、菊花10g。
血虚发白:加当归15g、黑芝麻20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天麻洗净,切片或捣碎(增强药效释放)。
何首乌需使用制何首乌(减少毒性,增强滋补作用),洗净切片。
步骤2:浸泡药酒
将天麻、何首乌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20~30天。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3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何首乌必须炮制,生何首乌有肝毒性。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滋补肝肾:改善肝肾不足引起的头晕、耳鸣、腰酸。
平肝息风:缓解肝阳上亢导致的头痛、眩晕、抽搐。
乌发强筋:用于须发早白、筋骨软弱、早衰症状。
安神益智:辅助治疗失眠、记忆力减退。
2. 适用人群
中老年人肝肾亏虚、头晕目眩者。
须发早白、脱发者。
长期用脑过度、神经衰弱者。
3. 禁忌人群
孕妇、湿热体质者(易助湿生热)。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实热证或外感发热者不宜使用。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次(晚饭后温服)。
症状明显期:每次15~20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外用法:药酒涂抹头皮按摩,用于促进生发(需坚持使用)。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1~2个月后停1周,避免酒精和药物蓄积。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天麻含天麻素,具有镇静、抗惊厥、改善脑血流作用。
何首乌含蒽醌类、磷脂,能滋补肝肾、抗氧化、促进毛发再生。
白酒作为溶剂,增强成分提取和吸收。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调理高血压、动脉硬化(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研究发现其对改善认知功能和抗衰老有潜在益处。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天麻、何首乌煮水或煲汤(功效类似但较弱)。
砂仁酒
砂仁酒是一种以砂仁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行气止痛、温中散寒、化湿开胃等功效,适用于胃脘胀痛、消化不良、寒湿中阻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砂仁酒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砂仁(干) | 30~50g | 行气化湿、温中止呕 |
白酒(50°以上) | 10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冰糖(可选) | 50~100g | 调和口感、润肺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胃寒重:加干姜10g、肉桂5g。
湿气盛:加苍术15g、陈皮10g。
食欲不振:加山楂20g、麦芽15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砂仁洗净,晒干或低温烘干(鲜品需阴干2~3天)。
若用整颗砂仁,可轻微捣碎以增强药效。
步骤2:浸泡药酒
将干砂仁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7~14天。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2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湿热体质者慎加糖。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行气止痛:缓解胃脘胀痛、腹痛、恶心呕吐。
温中散寒:改善寒湿引起的消化不良、腹泻。
化湿开胃:增强食欲,治疗湿阻中焦导致的纳差。
安胎(孕妇慎用):传统用于妊娠呕吐,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 适用人群
脾胃虚寒、胃痛腹胀者。
湿气重、食欲不振者。
寒湿型腹泻或呕吐患者。
3. 禁忌人群
孕妇(除非医嘱),因酒精可能影响胎儿。
阴虚火旺者(易上火)。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实热证(如发热、便秘)不宜使用。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2次(饭后温服)。
症状发作期:每次15~20ml,每日2~3次(根据病情调整)。
外用法:一般不推荐外用,主要内服。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2周后停1周,避免酒精蓄积。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砂仁含挥发油(如乙酸龙脑酯),具有抗炎、抗菌、促进消化作用。
白酒能增强砂仁的行气功效,促进吸收。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调理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
研究发现其对胃肠道平滑肌有松弛作用,缓解痉挛。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砂仁煮水或泡茶(功效较弱)。
术苓忍冬酒
术苓忍冬酒是一种以白术、茯苓、忍冬藤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健脾祛湿、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等功效,适用于脾虚湿盛、湿热内蕴、水肿尿少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术苓忍冬酒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白术(干) | 30g |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 |
茯苓(干) | 30g | 利水渗湿、宁心安神 |
忍冬藤(干) | 30g | 清热解毒、疏风通络 |
白酒(50°以上) | 10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冰糖(可选) | 50~100g | 调和口感、润肺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湿气重:加泽泻20g、薏苡仁30g。
热毒盛:加金银花20g、连翘15g。
脾虚明显:加党参20g、黄芪15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白术、茯苓、忍冬藤洗净,晒干或低温烘干(确保无水分)。
将药材切碎或捣成粗末,以增加浸泡面积。
步骤2:浸泡药酒
将所有药材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中。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20~30天。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3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药材需干燥,防止霉变。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健脾祛湿:改善脾虚湿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
清热解毒:缓解热毒疮疡、咽喉肿痛、风热感冒。
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脚气浮肿。
宁心安神:辅助治疗心悸失眠、焦虑不安。
2. 适用人群
脾虚湿盛、消化不良者。
湿热内蕴、易生疮毒者。
水肿尿少、体虚乏力者。
3. 禁忌人群
孕妇、阴虚内热者(易加重热象)。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实热证(高热、便秘)不宜单独使用。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次(饭后温服)。
症状明显期:每次15~20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外用法:药酒涂抹患处,用于疮疡肿毒(需稀释)。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1个月后停1周,避免酒精蓄积。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白术含挥发油、白术内酯,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炎作用。
茯苓含茯苓多糖、三萜类,能利尿、镇静。
忍冬藤含绿原酸、木犀草苷,具有抗菌、抗病毒功效。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调理慢性胃炎、湿疹(配伍其他草药)。
研究发现其对轻度水肿和炎症有改善作用(需个体化使用)。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术苓忍冬汤剂(水煎服用,功效类似但较弱)。
香附子酒
香附子酒是一种以香附子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疏肝解郁、理气止痛、调经止带等功效,适用于肝气郁结、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带下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香附子酒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香附子(干品) | 50~100g |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
白酒(50°以上) | 10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蜂蜜(可选) | 50~100g | 调和口感、润肺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气滞血瘀:加川芎15g、当归15g。
月经不调:加益母草20g、白芍15g。
胸胁胀痛:加柴胡10g、郁金10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香附子洗净,晒干或低温烘干(鲜品需阴干2~3天)。
可轻微炒制以增强理气效果。
步骤2:浸泡药酒
将干香附子捣碎,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20~30天。
过滤去渣,加入蜂蜜溶解,静置3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阴虚火旺者慎加蜂蜜。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疏肝解郁:缓解情绪抑郁、焦虑、易怒。
理气止痛:改善胸胁胀痛、胃脘不适。
调经止带:辅助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白带异常。
活血化瘀:用于轻度血瘀证。
2. 适用人群
肝气郁结、情绪不畅者。
女性月经不调或痛经患者。
消化不良、胸胁疼痛者。
3. 禁忌人群
孕妇、阴虚火旺者(易加重症状)。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实热证或出血倾向者不宜使用。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次(饭后温服)。
症状明显期:每次15~20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外用法:药酒涂抹腹部按摩,用于缓解痛经。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1个月后停1周,避免酒精蓄积。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香附子含挥发油、黄酮类,具有解痉、镇痛、抗炎作用。
白酒能促进药物吸收,增强疗效。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调理更年期综合征或压力相关疾病。
研究表明其对胃肠道功能有调节作用。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香附子煮水代茶(功效较弱)。
柑皮酒
柑皮酒是一种以柑橘皮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开胃消食等功效,适用于脾胃气滞、痰湿咳嗽、食欲不振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柑皮酒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干柑橘皮(陈皮) | 50~100g |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
白酒(40°以上) | 10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冰糖(可选) | 50~100g | 调和口感、润肺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痰湿重:加半夏10g、茯苓15g。
食欲不振:加山楂20g、麦芽15g。
气滞腹胀:加木香10g、砂仁5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柑橘皮洗净,晒干或低温烘干(鲜品需阴干3~5天),切成小块。
若用新鲜柑橘皮,需去除白色内层以减少苦味。
步骤2:浸泡药酒
将干柑橘皮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7~14天。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3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湿热体质者慎加糖。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理气健脾:缓解脾胃气滞、脘腹胀满、消化不良。
燥湿化痰:改善痰湿咳嗽、胸闷痰多。
开胃消食:增强食欲,促进消化。
行气和胃:用于呃逆、呕吐等胃气上逆症状。
2. 适用人群
脾胃虚弱、气滞食积者。
痰湿体质、咳嗽痰多者。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
3. 禁忌人群
孕妇、阴虚火旺者(易上火)。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实热证(如发热、便秘)不宜使用。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2次(饭后温服)。
症状明显时:每次15~20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外用法:药酒涂抹腹部按摩,用于缓解腹胀。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2~4周后停1周,避免酒精蓄积。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柑橘皮含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促进消化、抗炎、抗菌作用。
白酒能增强药效吸收,改善血液循环。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调理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
研究发现其对呼吸道感染有辅助治疗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柑皮煮水代茶(功效类似但较弱)。
温脾酒
温脾酒是一种以温中健脾药材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药酒,具有温中散寒、健脾和胃、益气养血等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
一、配方
1. 经典温脾酒配方
成分 | 用量 | 功效 |
---|---|---|
干姜 | 20~30g |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
白术 | 20~30g |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 |
党参 | 20~30g | 补中益气、健脾益肺 |
白酒(50°以上) | 1000ml | 行气活血、助药力渗透 |
冰糖(可选) | 50~100g | 调和口感、润肺 |
加减配伍(根据体质调整)
寒湿重:加茯苓20g、陈皮15g。
气血不足:加当归15g、黄芪20g。
食欲极差:加山楂15g、神曲10g。
二、制作方法
步骤1:处理原料
所有药材洗净,晒干或低温烘干(鲜品需阴干)。
药材可适当捣碎以增强药效释放。
步骤2:浸泡药酒
将处理好的药材与白酒一同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中。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1次,浸泡 20~30天。
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解,静置3天后饮用。
注意事项
忌用金属容器,避免化学反应。
阴虚火旺者慎用。
三、功效与主治
1. 主要功效
温中散寒:缓解脾胃虚寒引起的腹痛、腹泻、畏寒。
健脾和胃:改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
益气养血:辅助治疗气血不足导致的乏力、面色萎黄。
2. 适用人群
脾胃虚寒、经常胃痛或腹泻者。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老年人或体弱者。
气血两虚、易疲劳者。
3. 禁忌人群
孕妇、阴虚火旺者(易上火)。
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
实热证(如发热、便秘)不宜使用。
四、服用方法
日常保健:每次10~15ml,每日1次(饭后温服)。
症状明显期:每次15~20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外用法:可少量涂抹腹部按摩,用于缓解寒性腹痛。
疗程建议
连续服用1个月后停1周,避免酒精蓄积。
五、相关说明
药理解析:
干姜含姜辣素,具有温中止痛作用。
白术和党参富含多糖和皂苷,能增强免疫和消化功能。
白酒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药材吸收。
现代应用:
可用于辅助调理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
研究发现其对改善脾胃功能有积极作用(需个体化使用)。
替代方案:
不善饮酒者可用药材煮水代茶(功效较弱)。
食疗分类
按功效和适用人群查找食疗方